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立秋養生“收”字當先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 《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 故萬物收。 ”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 告誡人們, 養生保健要順應四時。 山東省濟甯市中醫院主任醫師駱彤介紹, 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 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 順應四時養生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 因此立秋後養生, 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等方面皆以養“收”為原則。

初秋養陰為上

初秋時節由於肺部易受到燥氣的侵襲, 會造成體內津液的損傷。 應按照四時的變化規律而養護陰氣,

使得陽氣有所收斂而不至於散失。 飲食應以“少辛多酸”為原則, 選擇口味清淡、潤肺養血的食物, 以養護陰氣。 少食蔥、薑、辣椒等辛味之品, 多食酸味水果、芝麻、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製品等潤肺食物。 年長、脾胃虛弱的人, 多喝粥, 可食用藥膳, 如橄欖楊梅湯、生地粥、枇杷藕百合羹等以宜胃生津, 滋陰潤肺。

正確起居除秋乏

秋乏是人體由於夏季過度消耗, 進入秋季後為了適應季節變化而進行的自我修整, 是一種保護性的反應。 可以通過逐漸適應和調節來消除。 為了補充夏天消耗的能量, 此時要適時攝取營養, 同時通過適當的運動來順應氣候的變化, 增強身體的適應能力。 關鍵在於保持規律的作息。

最好晚上10點前入睡, 早睡早起, 中午養成午休習慣, 從而讓秋乏得以緩解。

寧心養神防心煩

進入秋天, 氣候乾燥, 容易導致人們情緒焦躁, 應寧心養神、保持平和的心態, 避免心煩。 可以通過練習靜坐、閉目養神等方式來調節氣息、消除焦躁、養護心氣, 讓身體更好地適應乾燥的秋季, 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 靜心凝神、強身健體尤為重要, 可以適當飲用酸棗仁茶、柏子仁茶等養心祛燥、寧心安神的藥茶, 食用補陰祛燥的食物, 讓身體更快地適應秋天的天氣。

適量運動忌大汗

立秋後天氣逐漸轉涼, 十分適合戶外運動。 散步、慢跑、打太極或者爬山等運動項目都十分適合在秋天進行。 入秋後, 人體順應四時變化, 陽經陽氣都逐漸收斂內養,

身體的柔韌性和四肢的伸展度都不如夏季, 秋季容易出現秋乏等現象, 所以秋季運動不宜太激烈, 最好慢慢地增加運動量, 避免大量消耗氧氣, 切記大汗淋漓, 最好的鍛煉效果就是感覺輕鬆舒服。 鍛煉同時, 要注意補充水分。

按摩藥茶防疾病

立秋之後, 人們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喉嚨腫痛、鼻出血、便秘等症狀。 其養生的重點是滋陰潤燥。 駱彤提醒大家, 入秋後可採取中醫穴位按摩和中藥代茶飲來預防保健。 補肺潤肺、健脾胃的主要穴位有膻中、天突、中脘、足三裡、氣海和承漿等穴位, 每天揉按, 可以起到預防保健的作用。 另外, 可以多喝養生藥茶, 如薑棗陳皮茶能驅寒、五味冰糖茶養心安神、參梅飲潤口燥、菊花橄欖茶散胃火等等,

都能防止秋燥引發各種疾病。 (王碧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