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
【英文名】 FRUCTUS TOOSENDAN
【拉 丁 名】Fructus Toosendan
【別名】金鈴子、川楝實
【來源】本品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實。 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收, 除去雜質, 乾燥。
【源形態】落葉喬木, 高可達10米。 樹皮灰褐色, 有縱溝紋, 幼嫩部分密被星狀鱗片。 葉互生, 二至三回單數羽狀複葉。 夏季開紫色花, 腋生圓錐狀排列的聚傘花序。 核果大, 橢圓形或近圓形, 長約3釐米, 紅色或栗棕色, 有光澤, 核堅硬木質, 有棱, 6~8室。 種子3~5粒。
【制法】 川楝子:除去雜質。 用時搗碎。 炒川楝子:取淨川楝子, 切厚片或碾碎, 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黃色。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 直徑2~3.2cm。 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
【性味歸經】苦, 寒;有小毒。 歸肝、小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舒肝行氣止痛, 驅蟲。 用於胸脅、脘腹脹痛, 疝痛, 蟲積腹痛。
【用法用量】 4.5~9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防蛀。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