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金剛口擺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貴州草藥》

【拼音名】Jīn Gānɡ Kǒu Bǎi

【別名】黃梔子

【來源】為海桐科植物狹葉海桐的果實或全草。 秋季採收。

【原形態】常綠灌木, 高1~2米, 全體無毛。 葉散生或聚生於枝頂, 呈假輪生, 狹披針形或披針形, 長6~22釐米, 寬0.6~2釐米,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 全緣, 葉脈不明顯, 中脈在上面微凹, 下面隆起。 傘房花序生於枝頂;花淡黃色, 花梗細, 長6~10毫米;萼片5, 三角形;花瓣5;雄蕊5;雌蕊無毛。 蒴果梨形或橢圓球形, 成熟時裂為3爿。 種子黃紅色, 長5~7毫米。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林中。 分佈廣東、江西、湖南、貴州、四川、湖北、陝西南部。

【性味】味微甘, 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 治黃疸,

子宮脫出。

【附方】

①治黃疸:金剛口擺果實或全草一兩。 煨水服。

②治子宮脫出:金剛口擺全草一兩, 煨水服;再將藥渣搗絨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