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將至 如何養生更健康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 立秋的到來, 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但是氣溫仍高溫不減。 那麼立秋時節, 如何養生, 顯得至為關鍵。
立秋飲食宜祛暑滋陰
立秋時節, 晝夜溫差加大, 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 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 醫學專家認為, 秋季燥氣上升, 易傷津液, 因此, 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 以益胃生津。 另外, 多吃豆類等食物, 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 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 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
立秋時節宜養肺護肝
立秋將至, 初秋時節應重點養護哪些部位?預防哪些疾病?可選用何種方法來調理、養護身體呢?中醫專家認為, 立秋過後, 肺與秋季相應, 而秋季乾燥, 氣燥傷肺, 容易產生疾病, 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而此時, 肝臟、心臟及脾胃還處於衰弱階段, 因此, 立秋過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 因此要加強調養, 使肺氣不要過偏,
專家指出, 要適當多潤肺, 多補充水分, 少食辛辣、燒烤、油膩、傷胃的食物, 相反, 可多吃點果仁類的食物。 起居還宜早起早臥, 多呼吸新鮮空氣, 多做深呼吸, 以及時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 注意不做劇烈運動, 不過度勞作, 可適度慢跑, 促進血液迴圈, 增強體質。
另外, 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 而肝主情志, 疏洩氣血, 肝氣受制的秋天, 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 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 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 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 當出現此類現象時, 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當心“秋老虎”依舊傷人
立秋是一年之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 此後濕氣逐漸減弱,
為預防中暑, 最好要保證充足睡眠, 注意補充水分,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 以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熱傷風”。 外出時, 記得隨身備好藿香正氣、人丹等防暑用品, 同時做好防曬工作。
早晚溫差漸大預防感冒
立秋過後, 再加上時而來襲的颱風影響, 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在的晝夜溫差逐漸變大。
一些人習慣於在家赤膊睡覺, 再加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 夜晚睡眠時寒氣侵體, 體質下降, 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 專家表示, 立秋過後, 天氣將逐漸轉涼, 提醒廣大市民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 尤其是夜間, 儘量少用空調。 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 流通空氣,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另外, 近來突發降雨天氣較多, 市民出門當心淋雨, 容易引起身體不適。 提醒出門時最好隨身攜帶雨具, 或備件衣物, 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