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有奶癬怎麼辦?奶癬該如何治療
什麼是奶癬
奶癬, 又名胎癬、胎瘡, 如嬰兒的一種濕瘡, 在頭部和嬰兒的臉, 或者可以擴展到其嬰兒的其他的皮膚位置。
《聖濟總錄》論曰小兒體有風熱,
初起者形似粟米, 或散發, 或密集群聚, 疹色紅赤, 搔之即起白屑, 其形若癬樣。 不起泡, 不流水者稱幹斂瘡, 偏于風熱盛者;若皮膚起粟, 瘙癢無度, 破則流水, 浸淫成片, 稱為濕斂瘡, 為偏於濕熱者。
是嬰兒誕生的開始, 在2~3個月, 一般在升到2歲, 淋浴自然會減少消耗。 這種疾病的症狀可以看出, 在西方醫學診斷嬰幼兒濕疹。
嬰兒奶癬治療
1.中醫中藥
治療當辨證
風熱盛者, 治則宜清熱祛風;若濕熱重者, 宜清熱祛濕。
嬰兒奶癬外治
幹型者可用潤肌膏之類;濕型宜用文蛤散, 主要藥物:文蛤、輕粉、點紅川椒。 先將文蛤打成細塊, 鍋內炒黃色, 次下川椒同炒黑色煙起為度, 入罐內封口存性。 次日入輕粉研為細末, 罐收貯, 香油調搓。 與此同時, 乳母宜忌辛辣油膩等助熱飲食。
2.中藥偏方
(1)黃柏面、寒水石面、青黛面, 以香油調塗患處滲液多的調稠些,
(2)還可以採用黃連, 枯礬等中藥藥材, 再加適量的凡士林, 塗抹在患病部位。
嬰兒奶癬預防
1.乳母及患兒忌食魚腥、海味、辛辣、雞、鵝、牛、羊等。
2.溫開水洗臉洗身、忌用熱水或肥皂清洗患部, 如結痂較厚, 先用植物油濕潤,
3.患兒不宜穿化纖或毛織衣, 也不宜穿著過厚, 避免接觸鴨絨等容易引起過敏的物品。
4.忌用刺激性過強的外用藥物。
5.患奶癬較嚴重的嬰兒, 應禁止接種多種疫苗, 不能注射預防針, 不宜接種牛痘。
6.防止消化不良而加重奶癬。 乳母應多吃蔬菜、水果、豆製品;牛奶喂哺可適當延長牛奶的燒煮時間, 以利蛋白質變性, 減輕致敏作用;以上餵養均忌過飽。
嬰兒奶癬診斷
1.奶癬多發於出生後1~3個月的嬰兒。
2.好發于顏面, 尤以雙頰或額部多見, 也可發於頸、肩胛、軀幹及四肢。
3.皮損為紅斑、丘疹、丘皰疹, 可融合成片。 表面有糜爛、滲液或黃色痂皮, 境界不清, 亦有乾燥淺紅斑及丘疹, 表面有少許糠秕樣鱗屑。
4.自覺劇癢, 患兒常搔抓、煩躁哭鬧。
或斜或圓, 漸漸長大, 得寒則稍減, 暖則癢悶, 搔之即黃汁出, 又或在面上, 皮如甲錯乾燥, 謂之奶癬。
初起者形似粟米, 或散發, 或密集群聚, 疹色紅赤, 搔之即起白屑, 其形若癬樣。 不起泡, 不流水者稱幹斂瘡, 偏于風熱盛者;若皮膚起粟, 瘙癢無度, 破則流水,
奶癬是在嬰兒出生2~3個月時開始發病, 一般在l~2歲以後, 奶癬會自然減輕消退。 本病症狀可見于西醫診斷的嬰兒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