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保童丸的功效與作用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保童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並不是很清楚, 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處方】 牛黃1分, 夜明砂1分, 甘草(炙)1分, 甘遂1分, 牡蠣1分, 珍珠1分, 巴豆(淨, 者5-7沸, 霜)1分, 虎睛1分, 芍藥4分, 黃芩4分, 杏仁(淨)4分。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瓷器密封。

【功能主治】 小兒諸疾。 1歲以上無辜疳濕, 閃癖驚癇, 天行赤眼, 面黃。

【用法用量】 每服3丸, 飲送下, 褥中兒米大1丸。 利下覺虛, 吃蒸餅煮生赤棗5-6枚, 蔥、薤作羹。 後熱服炙鱉甲末, 每服1錢, 飲送下。

【摘錄】 《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嬰孺》

【處方】 人參(切、焙)、漂白術(土炒)、紫厚朴(薑炒)、真廣皮(酒炒)、白雲苓(炒)、結豬苓(焙)、宣澤瀉(炒)、藿香葉(焙)、公丁香(搗)、法半夏(焙)、白乾薑(炒)、青化桂(去粗皮)、白蔻仁(炒)、杭青皮(醋炒)、肉豆蔻(煨)、南木香(屑)、炙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焙燥, 為細末, 神曲糊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因傷風冷食積, 肚疼, 泄瀉, 嘔惡。

【用法用量】 每服1丸, 米飲化下。

【摘錄】 《幼幼集成》卷四

【處方】 虎睛半隻, 朱砂1錢, 麝香1錢, 龍腦半兩, 牛黃半兩, 巴豆半兩, 芎䓖半兩, 桔梗半兩, 枳殼半兩, 檀香半兩, 茯神半兩, 人參半兩, 當歸半兩, 羌活半兩, 代赭半兩, 鶴虱半兩, 白術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入香、砂、巴豆, 另勻,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諸疳, 或腹內虛脹, 驚癇, 頭髮立, 常咬手指;瘠疳、疳勞, 臂脛細弱, 行立不得, 及鼻下常赤, 清涕涎流不止, 舌上生瘡;腦疳、口疳,

腹上筋脈青。

【用法用量】 1-5歲, 每日1丸;10歲每日2丸, 並空心米飲送下。 但稍知小兒病甚, 即加藥與之。

【注意】 乳母忌生冷、油膩、炙煿、毒魚、大蒜、米醋。

【摘錄】 《顱囟經》卷上

【處方】 朱砂少許, 牛黃少許, 麝香少許, 蟾酥少許, 阿魏2分。

【制法】 先將朱砂乾淨器中研如粉, 入諸藥共研, 以蒸餅為丸。

【功能主治】 小兒疳痢, 諸色疳, 並十五種病狀:一腹大, 二皮膚黑黃, 三骨節粗, 四眼赤, 五口赤, 六鼻中生瘡, 七頭髮黃, 人咬指甲, 九愛吃土, 十愛吃甜物, 十一身熱, 十二頭大, 十三臍突, 十四項細, 十五面無光。

【用法用量】 宜常服。

【注意】 忌羊血、生冷等。

【摘錄】 《顱囟經》卷上

【別名】 問命丸

【處方】 朱砂、麝香、新蟾酥各等分。

【制法】 上研合成劑, 為丸如麻子大, 盒子內盛。

【功能主治】 小兒疳痢。

【用法用量】 用時取另1合浸1丸,

以筷頭點入鼻中。 但小兒病甚, 即與吹之。 若得7噴, 可以治之;5噴即甚;2-3噴必死。 此丸不可深著水浸, 臨時入水亦不畏。

【摘錄】 《顱囟經》卷上

【處方】 牛黃1分(研細), 麝香半分(研細), 虎睛1對(微炒), 珍珠3分(研細), 朱砂3分(研細, 水飛過), 赤芍藥1分, 赤茯苓2分, 甘草1分(炙微赤, 銼), 牡蠣1分(燒為粉), 犀角屑1分, 蘆薈半兩(研細), 胡黃連半兩, 熊膽1分(研細), 杏仁半分(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末, 入研了藥, 更研令勻, 煉蜜為丸, 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驚熱及疳氣。

【用法用量】 每服3丸, 以溫水送下。

【摘錄】 《聖惠》卷八十五

【處方】 珍珠末1分, 牛黃1分(研細), 麝香1分(研細), 光明砂半兩(研細, 水飛過), 虎睛1對(酒浸, 炙令微黃), 甘遂半分(煨令微黃), 赤芍藥半兩, 赤茯苓半兩,

杏仁半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甘草1分(炙微赤, 銼), 巴豆5枚(去皮心, 研, 紙裹壓去油)。

【制法】 上為末, 都研令勻, 煉蜜為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屍疰, 癖積驚癇, 無辜, 天行急黃。

【用法用量】 3-4歲兒, 每服2丸, 以荊芥湯送下。

【摘錄】 《聖惠》卷八十八

【處方】 胡黃連半兩, 黃連(去須)半兩, 青橘皮(湯浸去白, 焙)半兩, 龍膽半兩, 蕪荑仁(炒)半兩, 蟬蛻半兩, 苦楝根半兩, 五倍子半兩, 夜明砂(炒)半兩, 蝸牛(研細, 新瓦上攤, 陰乾)半兩, 天漿子(去皮, 炒)半兩, 幹蟾頭(酥炙焦)3枚, 青黛半兩, 蘆薈半兩, 熊膽半兩, 雄黃半兩, 麝香半兩, 丹砂(上6味同研)半兩。

【制法】 上為末, 麵糊為丸, 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兒驚疳瘦弱, 頭髮作穗, 面黃腹脹, 臟腑不調。

【用法用量】 1歲兒2-3丸, 2歲以上加之, 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 大黃(銼, 炒)1兩, 黃連(去須)半兩, 夜明砂(炒)1分, 楝實(麩炒)1分。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幹疳, 瘦弱萎黃。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 麝香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 丹砂(研)1分, 大黃(銼, 炒)半兩, 赤芍藥半兩, 梔子仁半兩, 知母(切, 焙)1兩, 鱉甲(去裙襴, 醋浸炙)1兩, 人參半兩, 胡黃連半兩。

【制法】 上除研藥外, 共為細末, 入丹砂同研, 浸蒸餅為丸, 如小綠豆大。

【功能主治】 解骨熱, 長肌肉, 益氣。 主小兒肌瘦, 五心潮熱。

【用法用量】 每服5-10丸, 溫蜜湯或人參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

【處方】 胡黃連半兩, 草龍膽(末, 炒紫色)半兩, 使君子1錢, 木香1錢, 蘆薈(細研)1錢, 大麥糵半兩(巴豆3-7個, 去皮心, 同麥糵炒, 令糵紫色, 去巴豆不用,

以糵為末), 川苦楝1分(炒紫色)。

【制法】 上為細末, 同研令勻, 用醋糊為丸, 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消化宿滯, 進食長肌, 肥孩兒。 主小兒蟲積, 停食腹脹, 面黃肌瘦, 各種疳症。

【用法用量】 本方改為飲劑, 名“保童飲”(見《家庭治病新書》)。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王氏手集》

【處方】 天南星1個(重1兩, 為末, 用薄荷搗汁作餅子, 陰乾), 遠志1兩(去心), 全蠍1錢, 天麻3錢半, 石蓮心1錢, 甘草2錢(生用), 茯神1錢, 朱砂2錢, 麝香半分。

【制法】 上為末, 加豬心內血7個, 研在眾藥內, 以山藥打糊為丸, 如雞頭子大, 朱砂、麝香為衣。

【功能主治】 小兒驚風, 諸癇。

【用法用量】 每服1粒, 薄荷湯化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七三引《衛生家寶》

【處方】 使君子(炒黑色), 面(炒黑色)。

【制法】 上為末, 麵糊為丸。

【功能主治】 小兒五疳。

【用法用量】 空心米飲下。

【摘錄】 《走馬疳急方》

【處方】 蝦蟆1個(紫者,去骨燒存性),使君子1個(燒存性,研),蕪荑仁1錢,蘆薈(炮)1錢,三棱(炮)1錢,莪術(燒)1錢,陳皮1錢(去白),檳榔2個,辰砂半錢(研),大戟半錢,皂角(同蝦蟆燒)、麝香少許,巴豆(同青皮燒)、青皮1錢(去白),幹漆半錢(燒煙盡為度),半夏半錢(薑汁浸無白為度),黑牽牛半錢(燒)(一方加甘遂半錢,草果仁1錢,枳殼1錢,縮砂仁1錢)。

【制法】 上為細末,用無灰酒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以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一切疳積,腹中癖塊堅硬,疳勞潮熱,面目手足浮腫,寒熱往來,飲食減少,泄瀉無常,腹內腸鳴。

【用法用量】 方中皂角、巴豆用量原缺。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引《傅氏活嬰方》

【處方】 白鱔頭2錢,幹蟾頭(各炙焦黃)2錢,龍膽草2錢,蘆薈2錢,黃連3錢,胡黃連3錢,五倍子3錢,苦楝根皮3錢,夜明砂3錢,小青皮3錢,雄黃3錢,青黛3錢,麝香3分。

【制法】 上為末,米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疳幹。

【用法用量】 1歲20丸,米飲送下。

【摘錄】 《幼科指掌》卷四

【處方】 青黛(研細)半兩,幹蟾頭(炙微焦黃)半兩,黃連(去須)半兩,蘆薈(研細)半兩,熊膽(研入)半兩,夜明砂(微炒)1分,蝸牛殼(微炒)1分,使君子1分,地龍(微炒)1分,牛黃(研細)1分,蟬殼(微炒)1分,龍腦1錢(研細),朱砂1錢(研細),麝香1錢(研細)。

【制法】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糯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五疳、驚熱。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

【摘錄】 《聖惠》卷八十六

【處方】 人參、白術、甘草(炙)、蒼術(泔)、厚朴(薑汁炒)、陳皮、茯苓、豬苓、澤瀉、藿香、丁香、半夏曲、乾薑(炒)、肉桂、白豆蔻、青皮、檳榔、肉豆蔻(麵包煨)、滑石(炒)、全蠍、木香、訶子肉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神曲作糊為丸,如龍眼大。

【功能主治】 因寒傷風冷食積,肚疼吐泄嘔惡。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米飲送下。

【摘錄】 《育嬰秘訣》卷四

【處方】 鐵粉(研)1分,鱉甲(去裙襴,醋炙)半兩,蝦蟆(炙)1枚,黃連(去須)半兩,麝香(研)1分。

【制法】 上為末,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驚疳。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通過以上對保童丸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它有沒有副作用的講解,相信我們現在對它的認識是更深的了。我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看自己是否能服用保童丸。

【用法用量】 空心米飲下。

【摘錄】 《走馬疳急方》

【處方】 蝦蟆1個(紫者,去骨燒存性),使君子1個(燒存性,研),蕪荑仁1錢,蘆薈(炮)1錢,三棱(炮)1錢,莪術(燒)1錢,陳皮1錢(去白),檳榔2個,辰砂半錢(研),大戟半錢,皂角(同蝦蟆燒)、麝香少許,巴豆(同青皮燒)、青皮1錢(去白),幹漆半錢(燒煙盡為度),半夏半錢(薑汁浸無白為度),黑牽牛半錢(燒)(一方加甘遂半錢,草果仁1錢,枳殼1錢,縮砂仁1錢)。

【制法】 上為細末,用無灰酒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以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一切疳積,腹中癖塊堅硬,疳勞潮熱,面目手足浮腫,寒熱往來,飲食減少,泄瀉無常,腹內腸鳴。

【用法用量】 方中皂角、巴豆用量原缺。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引《傅氏活嬰方》

【處方】 白鱔頭2錢,幹蟾頭(各炙焦黃)2錢,龍膽草2錢,蘆薈2錢,黃連3錢,胡黃連3錢,五倍子3錢,苦楝根皮3錢,夜明砂3錢,小青皮3錢,雄黃3錢,青黛3錢,麝香3分。

【制法】 上為末,米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疳幹。

【用法用量】 1歲20丸,米飲送下。

【摘錄】 《幼科指掌》卷四

【處方】 青黛(研細)半兩,幹蟾頭(炙微焦黃)半兩,黃連(去須)半兩,蘆薈(研細)半兩,熊膽(研入)半兩,夜明砂(微炒)1分,蝸牛殼(微炒)1分,使君子1分,地龍(微炒)1分,牛黃(研細)1分,蟬殼(微炒)1分,龍腦1錢(研細),朱砂1錢(研細),麝香1錢(研細)。

【制法】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糯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五疳、驚熱。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

【摘錄】 《聖惠》卷八十六

【處方】 人參、白術、甘草(炙)、蒼術(泔)、厚朴(薑汁炒)、陳皮、茯苓、豬苓、澤瀉、藿香、丁香、半夏曲、乾薑(炒)、肉桂、白豆蔻、青皮、檳榔、肉豆蔻(麵包煨)、滑石(炒)、全蠍、木香、訶子肉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神曲作糊為丸,如龍眼大。

【功能主治】 因寒傷風冷食積,肚疼吐泄嘔惡。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米飲送下。

【摘錄】 《育嬰秘訣》卷四

【處方】 鐵粉(研)1分,鱉甲(去裙襴,醋炙)半兩,蝦蟆(炙)1枚,黃連(去須)半兩,麝香(研)1分。

【制法】 上為末,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驚疳。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通過以上對保童丸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它有沒有副作用的講解,相信我們現在對它的認識是更深的了。我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看自己是否能服用保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