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

用耳機后耳鳴或是聽力受損

仔細觀察周邊的環境, 不難發現, 從地鐵到公交車, 從教室到馬路, 無論成人還是兒童, 佩戴耳機已經成為常見現象。 長期佩戴耳機是否會對聽力造成影響?兒童是否適合佩戴耳機?耳機種類繁多, 市民又該如何選擇?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長時間連續使用耳機的確會導致耳鳴, 甚至會引起耳聾。 兒童不宜佩戴耳機, 另外,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 可盡量選擇主動降噪型耳機。

“長時間使用耳機的確會對聽力造成一些影響, 另外, 我們也并不推薦市民長期使用耳機”, 中日友好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原告訴記者,

長期使用耳機, 接觸聲音的刺激后, 可能會導致漸進性的聽力下降。

另外, 長期使用耳機對聽力可能造成的損傷也與人們使用耳機時間的長短及聲音的強度有關。 以MP3為例, 其音量最高可以達到120分貝左右。 一般來說, 超過80-90分貝的聲音就會對人體聽力造成損傷。

如果人們在使用耳機時, 將音量調得較高, 并且連續長時間使用, 往往會引起聽覺疲勞, 有可能會加速內耳毛細胞功能下降, 從而導致聽力下降。 內耳毛細胞是不可再生的, 如果在聽力嚴重受損時進行治療, 則錯過了受損早期的治療時機。 因為后期發現對于治療來說, 是比較困難的。

從臨床上來看, 聽力初期受損, 不少人難以覺察。 有很多情況都是在體檢等時發現聽力受損,

但聽力的慢性損傷治療是比較困難的。

■ 耳機掃描

主動降噪型耳機對聽力有保護作用

記者了解到,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耳機主要分為幾個類別, 包括耳塞式、入耳式、頭戴式和掛耳式等, 不同類別的耳機對聽力的影響有何區別?

“從我的角度來看, 頭戴式耳機是比較好的選擇”, 李原介紹, 與入耳式耳機相比, 頭戴式使耳朵距噪聲源稍遠, 屏蔽效果也較好。 另外, 不少頭戴式耳機使用了與皮膚比較接近的材質制作, 這樣在使用時會比較舒服。 入耳式耳機放入耳朵相對較深, 具有被動降噪的功能。 關于不同種類耳機的區別, 李原告訴記者, 除了主動降噪與被動降噪的區別之外, 其他種類的耳機其實區別不大。

“以手機耳機為例, 如果兩耳同時佩戴, 有些耳機的立體感比較強。 所謂立體感, 是指即便將音量調至最大, 在使用時仍會感覺比較舒服, 不會覺得震耳, 這也是與單聲道耳機的區別所在, 后者將聲音調高時, 人們會感覺到震耳。 但是, 這種立體感較強的耳機所產生的震動會導致人體內耳毛細胞和黏膜充血并水腫, 會引起耳鳴, 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耳聾”,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崇學表示。

對于耳機種類的選擇, 李原建議,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 可以盡量選擇具有主動降噪功能的耳機。 這種耳機可以收集環境的噪音, 可以抵消掉周圍環境的噪音, 所以耳機本身的音量就不需要調至過高,

聲音也會比較清晰, 對于聽力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主動降噪型耳機在產品標志中會有說明, 一般比普通耳機價格更貴。 但需要提醒的一點是, 主動降噪型耳機在過馬路等其他情況下是不宜使用的, 因為這種耳機能夠主動抵消周圍環境的噪音, 過馬路時佩戴還是比較危險的。

■ 專家建議

連續使用耳機不宜超過一小時

使用耳機使得耳近距離接觸聲音刺激, 接觸噪音源較近, 加之其頻率特性較高, 聲音強度越大, 對聽力的損傷也更明顯。 對于不經常使用耳機的市民來說, 偶爾使用時也應控制音量, 不宜過大, 另外, 也要盡量確保連續使用耳機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值得推薦的一個原則為“6060”原則:即人們在使用耳機時,

音量不宜過大, 建議一般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 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 將音量調至更低, 只要保證能聽清楚即可。 另外, 連續使用耳機的時間不宜超過60分鐘。

不少兒童在使用電腦、手機等時也佩戴耳機, 兒童是否適合使用耳機?李原介紹, 兒童本身也是聽力比較容易受損的群體, 并不建議兒童使用耳機, 與成人長期使用耳機有可能會造成聽力受損一樣, 兒童使用耳機也會對聽力產生一些影響。 另外, 兒童由于缺乏自制能力, 使用耳機的時間往往難以控制。 人們在使用耳機時, 耳機塞入耳朵后會產生一定的摩擦, 有時會引起外耳道炎, 甚至有些人會出現一些乳狀瘤。

陳崇學則表示, 兒童不應使用耳機。 從臨床上來看,

現在不少兒童出現耳鳴、高頻聽力下降的情況比較多, 都是由于佩戴耳機引起的。 一些兒童經常使用mp3等, 使用時并未有感覺震耳, 但檢查結果發現, 一些兒童的內耳已經有損害。

盡量避免在嘈雜環境中使用耳機

李原建議, 市民應盡量避免在比較嘈雜的環境中使用耳機。 當周圍環境比較嘈雜時, 人們使用耳機會不自覺將音量調高。 一般來說, 人們之間正常交流的聲音一般為50分貝左右, 公路環境一般為70-80分貝。 過高的聲音會引起頭暈, 甚至會導致聽力的暫時性下降, 稍微休息后即可恢復。 但如果長時間如此, 聽力恢復起來則比較困難。

陳崇學也說, 其實除了持續使用時間的長短外, 音量的高低也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方面。 將聲音調低時,持續使用時間稍長,也不會對內耳造成太大損傷。

不少人在比較嘈雜的環境中使用耳機,其實這并不可取。因為周圍環境噪聲較大,以地鐵為例,地鐵車廂中的噪音能達到80-90分貝,耳機音量要高于周圍環境音量,才能保證我們能夠聽到耳機中的聲音,一般會達到100分貝左右,甚至更高。這對于內耳的損傷是比較大的。

所以在一些比較嘈雜的環境中,盡量拒絕使用耳機。另外,在有些情況下,如果不得不使用耳機,李原建議可以嘗試雙耳交替使用耳機,雙耳也可以交替休息。

■ 熱點問答

75分貝是聲音舒適度上限

Q:耳機音量究竟開多大是比較適合的?

李原:關于使用耳機時音量的選擇,只要能夠保證聽著比較舒服就可以。75分貝是聲音舒適度的上限,一般來說,控制在50分貝左右是比較合適的。有些人晚上臨睡前使用耳機聽音樂等,有時睡著后耳機就會一夜不關。李原說,這延長了接觸聲音的時間,會導致聽力功能的下降,不可否認的是,這其中也存在個體化的差異,有些人對噪音較敏感,有些人則不然。但總的來說,還是不推薦市民長時間使用耳機,而且持續使用時間不宜過長。

出現耳鳴后需及時就醫

Q:出現哪些癥狀可能意味著聽力已經受損?

李原:如果在使用耳機后出現耳鳴等,這可能是聽力損傷的一種信號,應及時就醫。耳鳴的出現有可能是暫時性的,但也有聽力已經受損的可能。及時就醫,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在短期內恢復。如果忽視這種情況,聽力受損后的治療是比較困難的。

從臨床上來看,只有一少部分人會在出現耳鳴后及時就診,很多人是在耳鳴長時間以后才就診。

將聲音調低時,持續使用時間稍長,也不會對內耳造成太大損傷。

不少人在比較嘈雜的環境中使用耳機,其實這并不可取。因為周圍環境噪聲較大,以地鐵為例,地鐵車廂中的噪音能達到80-90分貝,耳機音量要高于周圍環境音量,才能保證我們能夠聽到耳機中的聲音,一般會達到100分貝左右,甚至更高。這對于內耳的損傷是比較大的。

所以在一些比較嘈雜的環境中,盡量拒絕使用耳機。另外,在有些情況下,如果不得不使用耳機,李原建議可以嘗試雙耳交替使用耳機,雙耳也可以交替休息。

■ 熱點問答

75分貝是聲音舒適度上限

Q:耳機音量究竟開多大是比較適合的?

李原:關于使用耳機時音量的選擇,只要能夠保證聽著比較舒服就可以。75分貝是聲音舒適度的上限,一般來說,控制在50分貝左右是比較合適的。有些人晚上臨睡前使用耳機聽音樂等,有時睡著后耳機就會一夜不關。李原說,這延長了接觸聲音的時間,會導致聽力功能的下降,不可否認的是,這其中也存在個體化的差異,有些人對噪音較敏感,有些人則不然。但總的來說,還是不推薦市民長時間使用耳機,而且持續使用時間不宜過長。

出現耳鳴后需及時就醫

Q:出現哪些癥狀可能意味著聽力已經受損?

李原:如果在使用耳機后出現耳鳴等,這可能是聽力損傷的一種信號,應及時就醫。耳鳴的出現有可能是暫時性的,但也有聽力已經受損的可能。及時就醫,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在短期內恢復。如果忽視這種情況,聽力受損后的治療是比較困難的。

從臨床上來看,只有一少部分人會在出現耳鳴后及時就診,很多人是在耳鳴長時間以后才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