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耳畸形疾病治療
新生兒畸形, 這是引起全社會熱切關注的一大話題, 是指新生兒因為某些因素的影響導致身體的某個部位出現畸形的情況, 讓人十分憐惜。 其中, 先天性小耳畸形疾病最為常見。 那麼, 什麼是先天性小耳畸形疾病?先天性小耳畸形疾病該如何進行治療呢?現在一起去做詳細瞭解。
小耳畸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耳廓發育不全。 輕者僅耳廓較常人小, 重者可全耳廓缺如, 多伴有外耳道閉鎖, 中耳發育不良, 但內耳發育多屬正常。 研究表明小耳畸形與懷孕早期的病毒感染、服藥、精神刺激、或是經歷過輻射、環境污染等因素有關。 以上因素影響了胎兒第1、2腮弓發育, 形成先天性小耳畸形。 根據調查:在我國該病的發生率高達4000:1左右。 應當指出的是, 小耳畸形不是遺傳引起的。 據不完全統計, 我國有2。 5%的家庭發病率, 即100個家庭中有2.5個家庭中出現此類患者。
先天性小耳畸形(Microtia), 或稱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表現為重度耳廓發育不全、有外耳道閉鎖或狹窄、中耳畸形, 而內耳發育多為正常, 通過骨傳導有一定聽力。 需要通過全耳郭再造和聽功能重建手術來治療。
臨床表現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臨床特徵涉及的部位主要是耳廓、外耳道和中耳, 內耳往往不受累。 按照畸形程度, 臨床上最常用的分型為三型:
Ⅰ度:耳廓的大小、形態發生變化, 但耳廓重要的表面標誌結構存在, 外耳道狹窄, 嚴重時外耳道出現閉鎖;
Ⅱ度:最為典型, 只存在呈垂直方位的耳輪, 呈臘腸狀, 外耳道閉鎖;
Ⅲ度:只存留皮膚、軟骨構成的團塊, 嚴重者出現無耳。
疾病治療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治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外耳郭再造
正常耳廓系由細薄的皮膚軟組織包裹彈力軟骨支架所組成, 具有彈性的薄殼結構, 並由耳輪、對耳輪、耳屏、對耳屏、耳垂、耳甲、三角窩、舟狀窩等構成, 凸凹迴旋, 形態複雜, 因此耳廓再造是一個困難、複雜的手術。 目前雖然能夠造出與正常耳郭形態非常的再造耳, 但影響再造耳形態的因素很多, 殘耳及殘耳後皮膚的鬆緊、厚薄、大小, 所用肋軟骨的長短、形狀、厚薄差異都很大, 這些條件都會影響手術的效果, 個別病人的瘢痕體質也會影響再造耳的外形。 因此, 對於要求行耳廓再造,
1、手術時機
耳朵再造手術時機很重要, 是獲得理想手術效果主要的決定因素之一。 我們認為綜合肋軟骨發育、耳郭發育以及心理發育等因素9歲、10歲、11歲是最好的耳朵再造年齡。 年齡過小, 因其自體肋軟骨發育小、薄、軟, 給耳廓軟骨支架的製作帶來影響, 從而影響最終的手術效果, 而且過早的手術就需要切取更多的肋軟骨, 負重的肋軟骨多取一根發生胸廓變形的幾率和程度都比年齡大可以少取一根軟骨的要高和重。 但最好在青春發育前完成外耳再造手術, 因為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大,
2、再造方法
耳朵再造通常需要2~3次手術。 具體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叫做Brent法, Brent是個美國醫生, 後來日本的Nagata (永田) 醫生做了比較大的技術改進, 這種方法在全球範圍內應用最多、最普遍。 這種方法不需要皮膚擴張。 這種方法一般2次手 術, 第一次手術取肋軟骨, 直接將肋軟骨雕刻的耳支架植入耳後的皮膚下, 耳朵再造手術這次最關鍵。 第二次手術把耳朵立起來。 如做第三次可以修得更美觀。
耳朵再造方法的選擇關鍵是病人的自身條件,適合病人的方法就是能夠獲得最好效果的方法。
聽力重建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絕大多數外耳道閉鎖,父母帶著孩子就診時最關心的往往是聽力,認為孩子患側耳朵是全聾的,或者認為只要在皮膚上開一個洞就能完全恢復聽力。對此,醫生要從耳部的胚胎發育來解釋聽力問題,糾正他們的錯誤概念。
在胚胎發育上,中耳與外耳主要來自第一、二鰓弓組織。5周的胚胎時,耳廓在這兩個鰓弓上以6個小丘的形成出現,而內耳則出現于3周的胚胎,來源於外胚層組織。由於組織來源不同,小耳畸形患者主要是外耳與中耳的發育畸形,內耳往往並不累及。而聲音傳到人的內耳有兩條途徑,通過外耳到中耳再到內耳的途徑稱為氣傳導,小耳畸形氣傳導障礙。聲音震動顱骨傳到內耳的稱為骨傳導,小耳畸形骨傳導存在,對大的聲音能夠聽到。
一般來說,單側小耳畸形的患側大約有40%的聽力,再加上健側聽力正常,除在判斷方向上稍差外,對語言發音及平時生活並無多大影響,因此對這類患者是否進行外耳道成形增進聽力手術,歷來有所爭議,其主要反對理由是手術併發症多、提高聽力的程度甚微且往往不持久。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展,耳科醫師多傾向于手術。耳科醫師和整形醫師在手術的先後上也存在著分歧,再造耳缺乏彈性,會影響耳科醫師手術操作,但外耳道手術後常使乳突區皮膚產生瘢痕,影響整形醫師充分利用該處皮膚進行耳廓再造,但只要再造耳的位置留好,對有經驗的耳科醫生也能在耳郭再造手術後進行聽力重建手術。
聽力手術要求乳突氣房發育,以使有足夠的間隙形成外耳道。當乳突氣房發育不良時,外耳道的形成就困難,因為其前面的顳頜關節不能被改變,上面鼓室很低,後面乙狀竇位置前移,下面有面神經。正常情況下,在乳突中形成外耳道進入中耳腔的通路幾乎不存在,因此氣房不發育者,不宜行耳道成形術;另一方面,對於氣房發育良好者,雖可行外耳道成形增進聽力,但筆者認為重建鼓膜應用的自體筋膜並不是組織移植,而僅是一種幫助癒合的生物性敷料,術後易發生感染流液等複雜情況。外耳道是在去除部分乳突骨質和氣房的基礎上形成的,鼓室成形術後患者即有形成瘺的傾向。術後初期移植的皮片在骨面生長良好,耳道表面也逐漸變平光滑,但以後隨著皮片的收縮,中耳腔或剩餘乳突氣房的黏膜會長入耳道內,黏膜暴露在空氣中會引起慢性持久的分泌,刺激周圍組織引起慢性炎症,每逢患者感冒就會產生膿性液,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處理相當困難。
正常生理情況下,乳突氣房內的液體通過咽鼓管向外排放,手術的干擾改變了這一正常流向,瘺的形成使其反向流至耳道內,因此這樣的手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非生理的,把幹耳變成了濕耳。預防該併發症的方法是:外耳道應儘量做得寬大,接近乳突根治術時所形成的腔,術中注意保持中耳腔黏膜完整,以維持乳突一咽鼓管排液系統不受影響,耳道壁儘量用皮瓣覆蓋等。但完全做到這些困難較大,過於寬大的耳道不但外形醜陋,而且影響耳廓再造。因此雖然恢復聽力對患者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對單側小耳畸形、健側聽力正常的患者,要權衡術後可能發生的感染流液、再造耳道內要經常清除皮屑的麻煩,以及對某些體育運動如游泳的限制等。是否值得同時進行目前提高聽力不甚理想的中耳手術,應慎重考慮。
總之,對於雙側小耳畸形、外耳道閉鎖的患者,可以考慮進行外耳道成形增進聽力的手術。但對於單側小耳畸形的患者,筆者的經驗是進行部分外耳道成形,深度在1cm左右,不進人中耳腔,儘量用局部皮瓣向內翻人覆蓋之。手術基本上沒有改變乳突一咽鼓管流向,故術後無感染流液等併發症,這樣患者雖未增進聽力,但因耳屏後方有了“耳道”這一結構,心理上能得到一定的滿足,也可使再造耳的外形更加完好。
先天性小耳畸形疾病對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來說就是一種巨大的傷害,會嚴重影響到嬰兒健康成長。而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如果疾病尚未得到有效治療,不僅是造成患者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就是心理上的傷害。所以,先天性小耳畸形疾病需及早採取有效方式進行治療。
住院時間約10天左右;部分患者在二次術後3~6個月可對再造耳進行進一步修整,住院時間約7-10天左右。這種方法雖然治療時間長,病人痛苦相對較大,但對於耳朵後面皮膚小、皮膚厚的病人最好選用皮膚擴張的方法。耳朵再造方法的選擇關鍵是病人的自身條件,適合病人的方法就是能夠獲得最好效果的方法。
聽力重建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絕大多數外耳道閉鎖,父母帶著孩子就診時最關心的往往是聽力,認為孩子患側耳朵是全聾的,或者認為只要在皮膚上開一個洞就能完全恢復聽力。對此,醫生要從耳部的胚胎發育來解釋聽力問題,糾正他們的錯誤概念。
在胚胎發育上,中耳與外耳主要來自第一、二鰓弓組織。5周的胚胎時,耳廓在這兩個鰓弓上以6個小丘的形成出現,而內耳則出現于3周的胚胎,來源於外胚層組織。由於組織來源不同,小耳畸形患者主要是外耳與中耳的發育畸形,內耳往往並不累及。而聲音傳到人的內耳有兩條途徑,通過外耳到中耳再到內耳的途徑稱為氣傳導,小耳畸形氣傳導障礙。聲音震動顱骨傳到內耳的稱為骨傳導,小耳畸形骨傳導存在,對大的聲音能夠聽到。
一般來說,單側小耳畸形的患側大約有40%的聽力,再加上健側聽力正常,除在判斷方向上稍差外,對語言發音及平時生活並無多大影響,因此對這類患者是否進行外耳道成形增進聽力手術,歷來有所爭議,其主要反對理由是手術併發症多、提高聽力的程度甚微且往往不持久。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展,耳科醫師多傾向于手術。耳科醫師和整形醫師在手術的先後上也存在著分歧,再造耳缺乏彈性,會影響耳科醫師手術操作,但外耳道手術後常使乳突區皮膚產生瘢痕,影響整形醫師充分利用該處皮膚進行耳廓再造,但只要再造耳的位置留好,對有經驗的耳科醫生也能在耳郭再造手術後進行聽力重建手術。
聽力手術要求乳突氣房發育,以使有足夠的間隙形成外耳道。當乳突氣房發育不良時,外耳道的形成就困難,因為其前面的顳頜關節不能被改變,上面鼓室很低,後面乙狀竇位置前移,下面有面神經。正常情況下,在乳突中形成外耳道進入中耳腔的通路幾乎不存在,因此氣房不發育者,不宜行耳道成形術;另一方面,對於氣房發育良好者,雖可行外耳道成形增進聽力,但筆者認為重建鼓膜應用的自體筋膜並不是組織移植,而僅是一種幫助癒合的生物性敷料,術後易發生感染流液等複雜情況。外耳道是在去除部分乳突骨質和氣房的基礎上形成的,鼓室成形術後患者即有形成瘺的傾向。術後初期移植的皮片在骨面生長良好,耳道表面也逐漸變平光滑,但以後隨著皮片的收縮,中耳腔或剩餘乳突氣房的黏膜會長入耳道內,黏膜暴露在空氣中會引起慢性持久的分泌,刺激周圍組織引起慢性炎症,每逢患者感冒就會產生膿性液,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處理相當困難。
正常生理情況下,乳突氣房內的液體通過咽鼓管向外排放,手術的干擾改變了這一正常流向,瘺的形成使其反向流至耳道內,因此這樣的手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非生理的,把幹耳變成了濕耳。預防該併發症的方法是:外耳道應儘量做得寬大,接近乳突根治術時所形成的腔,術中注意保持中耳腔黏膜完整,以維持乳突一咽鼓管排液系統不受影響,耳道壁儘量用皮瓣覆蓋等。但完全做到這些困難較大,過於寬大的耳道不但外形醜陋,而且影響耳廓再造。因此雖然恢復聽力對患者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對單側小耳畸形、健側聽力正常的患者,要權衡術後可能發生的感染流液、再造耳道內要經常清除皮屑的麻煩,以及對某些體育運動如游泳的限制等。是否值得同時進行目前提高聽力不甚理想的中耳手術,應慎重考慮。
總之,對於雙側小耳畸形、外耳道閉鎖的患者,可以考慮進行外耳道成形增進聽力的手術。但對於單側小耳畸形的患者,筆者的經驗是進行部分外耳道成形,深度在1cm左右,不進人中耳腔,儘量用局部皮瓣向內翻人覆蓋之。手術基本上沒有改變乳突一咽鼓管流向,故術後無感染流液等併發症,這樣患者雖未增進聽力,但因耳屏後方有了“耳道”這一結構,心理上能得到一定的滿足,也可使再造耳的外形更加完好。
先天性小耳畸形疾病對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來說就是一種巨大的傷害,會嚴重影響到嬰兒健康成長。而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如果疾病尚未得到有效治療,不僅是造成患者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就是心理上的傷害。所以,先天性小耳畸形疾病需及早採取有效方式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