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如何通過寶寶眼屎辨別小兒得了何種疾病?

許多媽媽們時常會發現自家寶寶眼角有很多眼屎, 有時還伴有眼睛發紅、愛流淚等問題。 實際上, 這些症狀可能預示著某種眼部疾病。

眼睛發紅怕光, 眼瞼常被分泌物糊住, 可能是結膜炎症。 如果孩子經常眼睛紅、怕光流淚、有異物感, 早晨分泌物可將上下眼瞼糊住, 眼部檢查發現結膜充血、水腫, 黏膿性分泌物增多, 很可能是患了結膜炎。 寶寶經常揉眼睛, 洗臉水、臉盆、毛巾、手帕等不清潔, 都可能造成細菌感染, 發生結膜炎。

治療上, 可用生理鹽水沖洗眼睛, 清除眼部分泌物。 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 例如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0.3%妥布黴素滴眼液, 這兩種滴眼液對寶寶來說相對安全, 副作用小。 平時注意教育寶寶不要用髒手揉眼, 定期將寶寶用的臉盆、毛巾、手帕煮沸消毒。

新生兒單眼流淚, 可能是淚囊炎。 寶寶出生後的3天~6個月內, 若單只眼睛總流淚, 眼角處出現膿性分泌物,

內眼角可稍隆起, 但充血不明顯, 壓迫內眼角可見黏液或膿性分泌物流出, 可能是患了新生兒淚囊炎。 它是由先天性淚道發育障礙所致。

可進行淚囊按摩:沿鼻根部自上而下壓迫淚囊區每日數次, 按摩後滴抗生素眼藥水, 此法對殘膜封閉引起的淚囊炎療效較好。 還可用生理鹽水沖洗淚道, 利用水的壓力有時可將殘膜衝破。 前兩種方法不見效時, 可考慮淚道探通術治療。

新生兒眼瞼腫脹, 有漿液性分泌物, 可能是淋球菌性膿眼病。 如果新生兒出現眼瞼腫脹, 瞼結膜充血、水腫, 開始有漿液性分泌物流出, 之後有大量黃色膿性分泌物不斷溢出, 可能是患了淋球菌性膿眼病。 不及時治療可出現角膜潰瘍、穿孔、全眼球炎甚至失明。

這是由於胎兒出生時被媽媽產道內的淋球菌感染所致。 該病是一種急性劇烈的化膿性眼病, 以眼瞼高度水腫、結膜充血、大量膿性分泌物、耳前淋巴結腫大為特徵, 短期內可發生角膜潰瘍及穿孔。 治療上:1.新生兒出生後應常規滴1%硝酸銀溶液1滴預防此病。 2.局部用抗生素滴眼液頻繁滴眼, 例如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3.眼屎多時, 可用生理鹽水沖洗, 清除眼睛內的分泌物。 4.首選青黴素類藥物肌肉注射治療, 發生角膜病變者, 按角膜潰瘍處理。

眼球受過外傷, 提防角膜潰瘍。 寶寶眼部受過外傷後, 會有明顯的畏光、流淚、疼痛、視力下降等表現。 眼瞼水腫, 結膜充血, 角膜潰瘍呈類圓形污穢狀, 可能是患了角膜潰瘍,

嚴重者可造成角膜穿孔。 如果治療不及時, 細菌進入眼內, 可發展為全眼球炎, 最終眼球萎縮。 這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鏈球菌等細菌感染所致, 發病前常有眼球劃傷、異物剔除等情況, 患兒常同時伴有慢性淚囊炎、結膜炎或沙眼等疾病。

治療時, 1.常聯合使用廣譜抗生素如氨基糖苷類和喹諾酮類眼藥水頻繁滴眼。 2.嚴重者可全身注射抗生素, 如頭孢類藥物等。 3.潰瘍進行性發展, 角膜穿孔者需行角膜移植手術治療。 4.積極預防角膜外傷, 若有角膜上皮劃傷, 應及時滴抗生素眼藥水, 密切隨訪, 直至上皮癒合為止。 5.慢性淚囊炎是造成細菌性角膜潰瘍的重要原因, 應予以徹底治療。

眼瞼內翻。 寶寶怕光、流淚、分泌物增多,

還可能是由於眼瞼內翻、睫毛向內倒生, 刺激和摩擦角膜造成。 由於鼻根部皮膚較寬或鼻樑發育不全造成的眼瞼內翻、睫毛倒生, 有時是眼瞼周圍肌肉發育不全或者顏面部肥胖所致。

一般來說, 隨著患兒年齡增長, 面部骨骼發育完成, 眼瞼內翻可趨於正常, 睫毛自然會向外生長, 分泌物也日漸消失。 也可于眼瞼周圍貼膠布, 牽拉眼瞼輕度外翻, 使睫毛向外伸展, 緩解倒睫引起的刺激症狀。 如面部骨骼發育完全後仍有眼瞼內翻現象, 可考慮手術治療。

(本文內容由百度經驗網友 美國教育達人 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