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患大腸癌漏診多 這七類人要警惕
腫瘤科進行的一項統計顯示, 在近兩年中, 該科每100名大腸癌患者中35歲以下的患者就有4~5人。 青年人患大腸癌的比例不斷攀升,
青年人患大腸癌有這四個特點
一是早期發現少。 青年人往往認為大腸癌是中老年病, 或害怕、羞於檢查, 許多患者症狀持續很長時間才到醫院就診, 確診時60%屬中晚期。
二是惡性程度高。 在確診的青年人大腸癌中, 分化最差的黏液腺癌、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占多數, 遠處轉移和區域淋巴結轉移發生率高, 診斷時已有60%以上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
三是漏診多。 一般青年大腸癌患者從有不適去醫院就診到被確診為5~15個月, 漏診率高達70%, 初期多被診斷為痔瘡、腸炎和腸蟲症等。
四是手術切除率低, 預後差。 因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 腫瘤轉移或侵犯周圍組織器官, 手術性差, 有時甚至無法切除腫瘤, 術後5年生存率不足30%。
七類人要警惕大腸癌
大腸癌的發病確切原因尚不清楚, 但根據臨床研究顯示, 很可能與人們的飲食習慣、家族遺傳因素、慢性疾病、不良生活習慣以及精神壓力等因素有關。
1、喜食高脂高蛋白人群。 對於腸道而言, 水分是必須的。 因而, 很多人都是由於在飲食重水分及膳食纖維補充不足, 而誘發相關腸道疾病。 他們主要以高脂肪、高蛋白攝入為主, 如動物蛋白、酒精、油炸食品等, 因此罹患腸癌的概率明顯高於普通人。 因為這些高蛋白低纖維食物會影響腸道正常蠕動速度, 致使糞便長時間停留腸道內, 易產生毒素, 長此以往, 癌症發生危險較高。
2、年齡四十以上人群。 其實, 癌症可誘發於各種年齡, 對於腸癌來說也是如此。
3、長期便秘便血人群。 有資料顯示, 大概有八成人不知道便血是腸癌的信號。 長期便秘可能會導致大便幹結, 且毒素累積於腸道內, 如此循環往復, 嚴重者可誘發便血。 專家表示, 便血可能是癌前預警。
4、相關慢性疾病人群。 雖然某些慢性腸道疾病不一定會發展為癌症, 但是臨床顯示, 有十年以上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高數倍;而有大腸息肉的患者這種危險性是普通人的22倍。 此外, 還包括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腺瘤病等腸道疾病。 另外, 非腸道疾病也可能導致罹患大腸癌風險,
5、有家族遺傳史的人。 大約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大腸癌患者可能主要是因為遺傳因素所致。 如家族中有腺瘤性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等患病史的人, 其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2-4倍。
6、長期精神抑鬱的人。 工作、學習及生活都可能會造成個人出現精神緊張現象, 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抑鬱、緊張、焦慮等現象。 心理上的這種不適感易誘發生理上的變化, 如出現腹痛、腹瀉、排便頻繁等症狀, 這些症狀被稱為“腸易激綜合征”。 腸道蠕動不正常正常, 排毒功能出現異常, 危險性比較高。
7、長期熬夜的人群。 長期熬夜可以誘發多種疾病,
高危腸癌人群篩查4注意
1、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病史長達7年以上的患者而言, 由於其發病原因不太明確, 隨著長期慢性結腸炎患者年齡的不斷增大, 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 因此這類高危人群應接受結腸鏡檢查和結腸黏膜活檢, 檢查間隔時間為1~3年不等
2、家族性結腸多發性息肉病(FAP)是一種顯性遺傳性疾病, 直系親屬中1/2的人可能被遺傳此病, 而且罹患此病的患者45歲以前絕大多數會轉變為癌症。 因此有此病家族史的人自青春期後, 患者及家屬每1~2年都應接受一次結腸鏡檢查, 以免耽誤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
3、有過腸癌病史的人也屬高危人群, 由於手術及其他原因很可能造成腸癌復發甚至轉移,
4、對於遺傳性非息肉性直腸癌家族史者, 由於這類患者出現癌症的年齡多半在50歲以下, 其家屬患癌的機會遠遠高於一般人, 所以這類高危人群從20歲起或早于親屬發病年齡10年起, 每年接受一次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