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服藥 4誤區要警惕
近日,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通過近11小時手術, 成功挽救一名急重“主動脈夾層”患者。 該患者7年前就發現有高血壓, 但常常自行停藥, 致血壓經常波動。 醫生提醒高血壓服藥忌斷續, 主動脈夾層與不規律服用降壓藥物控制高血壓病存在一定聯繫。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鐘志敏主任指出, 高血壓會在不知不覺中損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 損害心、腦、腎等多個器官的功能, 血壓控制得越早, 能越早地保護血管, 預防心、腦、腎損害, 其遠期預後越好;不要等到發展到心、腦、腎臟器損害時再用藥,
“高血壓是用血壓計量出來的, 不是感覺出來或估計出來的。 ”鐘志敏提醒, “跟著感覺走”是高血壓患者的常見誤區。 血壓的高低與症狀的輕重不一定有關係, 但沒有不適並不代表血壓不高。 他提醒,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非同日3次測量, 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高血壓患者應每週至少測量血壓1次, 不能自行估計。
高血壓服藥的另一個誤區, 是不願意過早服藥。 鐘志敏說, 很多年輕患者被診斷為高血壓後, 不願意服藥, 擔心降壓藥會產生“抗藥性”。 他提醒, 降壓藥不會產生耐藥性。 除非早期的輕度高血壓, 通過嚴格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壓達標者不需要用藥外, 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藥治療獲益越大。
第三個誤區, 是血壓正常了就停藥。 鐘志敏提醒, 高血壓和傷風感冒不同, 高血壓不能治癒, 只能通過綜合治療被控制, 這就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服降壓藥。 停藥後, 血壓會再次升高, 血壓波動過大, 對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更嚴重。
正確的做法是, 在長期的血壓控制達標後, 小心地逐漸減少藥物的劑量和種類, 一般只對那些能夠嚴格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減藥量。 在減藥的過程中, 必須監測血壓的變化。
還有人以為, 只要服藥就萬事大吉, 不定期測量血壓。 鐘志敏指出, 這樣不能保證血壓長期平穩達標。 降壓原則強調個體化用藥, 其中一項便是堅持定期對血壓進行監測並記錄, 以便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