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與肝好不好密切相關
楊世忠
《金粉世家》導演李大為因患膽管癌去世, 許多人在惋惜的同時, 也關注到這種小眾癌症。 其實, 膽管癌是肝癌的一種, 與肝臟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
膽管癌(也稱膽管細胞癌)是一種惡性腫瘤, 在肝臟原發惡性腫瘤中, 其發病率僅次於肝細胞癌。 膽管癌在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中均可發病, 其發病率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由於它深藏體內、起病隱匿、惡性程度高, 患者到醫院就診時大多已是晚期, 平均生存時間僅1年左右。 那麼, 膽管癌是一種什麼樣的腫瘤?如何早期診斷和合理治療呢?
黃疸不是膽管癌的惟一徵兆
在瞭解膽管癌之前, 首先應該瞭解膽管結構。 首先, 膽道系統源於肝內的毛細膽管(相當於樹葉), 逐漸匯合成粗大的膽管(相當於樹枝), 最後在肝外匯合形成膽總管(相當於樹幹), 而膽囊“貼附”在肝臟上面, 通過膽囊管匯入膽總管。
在膽道系統這顆大樹上, 每個部分都可以發生腫瘤。 根據解剖部位不同, 可以分為肝內膽管癌(50%)、肝門部膽管癌(40%)、肝外膽管癌(10%), 而膽囊發生的惡性腫瘤稱作膽囊癌。
膽管癌的臨床症狀與發生部位、膽管梗阻程度有關。 對於肝門部膽管癌和肝外膽管癌來說, 腫瘤的生長造成肝門部膽管和膽總管的梗阻, 嚴重影響膽汁排泄, 早期就可以出現黃疸, 表現為皮膚、鞏膜黃染, 尿黃, 皮膚瘙癢等。 而肝內膽管癌常常位於肝臟的局部, 早期影響的僅是部分膽汁排泄, 不會出現黃疸, 所以容易耽誤診治。 注意, 右上腹不同程度的疼痛也是膽管癌常見症狀,
肝病是誘發癌變的危險因素
目前, 膽管癌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但發現了一些致病的危險因素, 包括肝硬化、肝膽管結石、乙肝和丙肝、先天性膽管囊腫、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自身免疫性膽管炎、血吸蟲病等。 例如,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患者發生膽管癌的平均年齡約為40歲, 而普通人群約為70歲。 因此, 如果具備上述高危因素, 需要特別警惕膽管癌的發生。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 即使乙肝獲得了臨床痊癒, 即表面抗原轉陰, 也不代表肝臟完全恢復了正常, 其發生肝細胞癌或者膽管細胞癌的風險仍然顯著高於健康人群。
怎樣可以早期發現膽管癌?規範的查體是早期發現膽管癌的最有效方式。 對於具備上述膽管癌高危因素的人群, 每4個月到6個月應進行一次健康體檢。 超過40歲的健康人群每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也很必要。 若查體發現膽紅素水準升高、腫瘤標誌物CA19-9升高, 就需要排除膽管癌。 更重要的是進行腹部超聲檢查, 有經驗的超聲科醫師往往能夠早期發現膽管癌的蛛絲馬跡, 如膽管異常擴張、膽管壁增厚、肝臟占位等。
臨床上, 晚期膽管癌在中年人中更加常見,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年人往往自恃身體好, 對於常規體檢不重視。 同時, 由於他們普遍工作強度大, 對於身體的警報信號不敏感, 從而有可能錯過了治療癌症的機會。
發病早期首選根治性切除
早期膽管癌的首選治療方式是根治性手術切除, 其手術方法因腫瘤部位不同而異。 肝內膽管癌通常施行肝臟部分切除, 肝外膽管癌可以施行膽總管部分切除或者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切除範圍包括膽總管全長、部分胃、十二指腸、胰腺頭部)。 肝門部膽管癌由於解剖位置特殊, 腫瘤侵襲範圍不易確定, 常被稱為肝膽外科領域最有挑戰性的手術操作。
總體而言, 膽管癌手術複雜, 我們推薦患者在正規醫療中心, 由經驗豐富的肝膽外科醫師實施。 以最複雜的肝門部膽管癌切除為例, 一些國內外著名的醫療中心, 根治性切除率可以達到60%以上, 5年生存率可以超過40%。
對於錯過了手術時機的晚期膽管癌患者而言,
我們一生中都面臨著發生腫瘤的風險。 雖然不知道疾病會不會找上門, 但瞭解癌症知識、重視健康體檢, 爭取早期發現癌症,以便採取最佳治療方法,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作者: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 爭取早期發現癌症,以便採取最佳治療方法,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作者: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