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頭扁可以圓回來嗎

孩子的健康問題是父母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新生嬰兒才從母親的子宮裡來到這個世界, 身體各個器官都還未發育完好, 身體抵抗力低, 容易受到細菌入侵, 產生相關疾病。 因此, 小寶寶身體出現的一點異常問題, 都會讓父母擔心不已, 害怕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那麼, 如果發現孩子頭扁時, 應該採用什麼方法讓頭圓回來呢?

寶寶出生後, 正常情況下其左右頭顱應該是對稱的, 不會出現偏頭。 但是新生兒的顱骨柔軟且有彈性, 顱骨邊緣還沒有骨化, 很容易受壓變形。

如果寶寶睡覺時頭總是朝向一側, 時間長了受壓的那一邊就會慢慢變形, 導致偏頭的情況發生。

醫學上, 頭睡偏被稱為體位性顱骨畸形, 約45%的2個月寶寶會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一般來說, 寶寶會坐會走後, 睡偏頭的情況便不再加重。

科學家研究表明, 睡偏頭並不會影響大腦發育,

一般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 頭型不對稱從外觀上就看不出了, 頭型問題基本不會持續到青春期。

所以, 爸媽們不必焦慮, 多數寶寶的頭型都會隨著時間慢慢恢復。

一、7招防止寶寶睡偏頭

如果爸媽實在擔心, 可以嘗試通過改變睡姿、變換體位等方法幫寶寶進行糾正。

1抓住1歲前的最佳調整期

1歲後, 顱骨基本融合在一起, 而且頭部生長速度減慢, 這時矯正的效果會有所降低。

2換個方向哄睡或餵奶

如果寶寶睡覺總是習慣性地偏向同一個方向, 可以換個哄睡或餵奶的方向, 比如將寶寶從媽媽的左側換到右側。

3選個軟硬適度的枕頭

過硬的枕頭易造成扁頭、偏臉等畸形, 還會把後腦勺的一圈頭髮磨掉而致枕禿, 過於鬆軟的羽絨枕則會增加新生兒窒息風險。

除了0~3個月的新生兒可以不用枕頭外, 建議3歲前的寶寶選擇蕎麥殼枕, 它可以隨寶寶的轉動調整形狀, 柔軟舒適, 又吸潮。

4多種睡姿交替選擇

經常仰睡會使寶寶的後腦勺扁平、面部較圓, 所以要多種睡姿交替進行。 6~8個月左右, 寶寶學會獨立翻身後, 他們就可以選取自己最喜歡的睡姿了, 媽媽們大可不必強求, 因為不同睡姿各有優勢。

5多鼓勵寶寶趴著玩

這樣不僅有利於頭型的自然恢復, 還能幫助寶寶鍛煉頸部、背部和手臂力量, 促進運動發育。

6改變房間佈置

對光線、聲音、影子、顏色等感興趣的寶寶, 可通過改變房間的佈置等方式加引導。 白天逗寶寶玩耍時, 也可以吸引他往不同方向轉頭。

7不建議使用定型枕

出於安全考慮, 不建議讓寶寶趴睡, 也不建議使用任何定型枕或其他裝置來固定寶寶睡姿, 因為那可能會增加猝死的風險。

二、這種“偏頭”要儘早手術

有一種病理性的偏頭需要警惕, 這類寶寶通常表現為比較明顯的頭顱畸形,

包括舟狀頭、三角頭等, 最好及早到醫院諮詢以排除疾病。

正常情況下, 剛出生的小寶寶頭頂上有一塊特殊的區域, 因為沒有顱骨覆蓋, 所以摸上去軟軟的, 此處就是囟門, 是顱骨幾條主要骨縫相交匯的地方。

為了配合嬰幼兒期腦組織的快速發育, 骨縫是不能過早閉合的, 以此形成一個寬鬆的顱腔, 直到人腦發育基本完成後顱骨之間才相互閉合, 形成保護腦組織的堅硬屏障。

有一小部分嬰兒的顱縫會提前閉合, 從而過早限制住腦組織的發育空間, 輕者頭顱畸形, 重者面部眼眶畸形、腦發育不良以及可能出現各種精神智力和運動障礙。

在臨床上, 這類疾病被稱為顱縫早閉(俗稱“狹顱症”), 一旦確診應及早進行外科手術。 最佳手術時間是4~10月齡, 1歲後難以通過手術逆轉, 此時手術只能防止其進一步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