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應科學看待致癌因素
製圖:李姿閱
3月31日, 《求證》欄目刊登了《網傳“致癌說”是否準確?》一文, 請專家分析了各種致癌說法。 那麼, 致癌因素究竟有哪些?應該怎樣看待?如何有效預防癌症發生?記者繼續採訪了國內外有關專家, 進行解疑釋惑。
所謂致癌物有分類嗎
【回應】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致癌因素分為四級, 經評估有400多個因素對人類致癌或可能致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主任李槐說, 致癌物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 這些外因大致可以分為化學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和食物致癌物。 致癌物按照對人類和哺乳動物致癌作用的不同,
據瞭解,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致癌物質分為5類4級。 本報駐法國記者採訪了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的尼古拉·戈丹博士。 他介紹說, 該中心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官方癌症研究機構, 自1971年以來已經對900多個因素進行了評估, 其中有400多個被確定為對人類致癌或可能致癌。 這些因素包括輻射、化學品、混合物、物理和生物因數、生活行為和病毒等。
戈丹博士介紹說, 根據致癌程度的不同,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致癌因素分為5類4級:致癌、可能致癌、未知和可能不致癌。 列入第一級的有111種, 已經有足夠的醫學證據和動物實驗結果證明這些因素致癌, 例如放射性物質、石棉、苯、黃曲毒素等。
怎麼看待致癌因素
【回應】篩選全球最新科研成果進行評估得出;專家認為應科學看待致癌因素, 單一因素不起絕對致癌作用
李槐介紹, 確證人類致癌物的要求是:有設計嚴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雜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有劑量反應關係;另有調查資料驗證,
在國際癌症研究中心供職的韋羅妮克·泰拉斯告訴記者, 中心不設實驗室, 但有兩套人馬負責與評估有關的工作。 “顧問組”專家要在全球範圍內篩選癌症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 確定評估主題和物件並向“評估組”推薦, 篩選工作持續一年。 “評估組”由不同國家的多學科專業人士組成, 這些人必須具備獨立科學家身份, 評估工作集中在一周內完成。 專家們要對致癌因素及其危險性進行審議和評估。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腫瘤科副主任薛妍認為, 即使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定義的一級致癌因素, 也不能認為接觸了必定會導致癌症。
薛妍表示, 致癌因素中也包括一些臨床常用的治療腫瘤藥物成分, 比如環磷醯胺、依託泊苷、氮芥、白消安等, 這些物質直到現在還是治療某些腫瘤的常用藥物成分。 “個人還是覺得癌症發生是綜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單一因素不能起絕對作用。 ”薛妍說。
有專家建議, 將常見諸媒體的“致癌物”改為“致癌因素”, 從而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如何有效防癌
【回應】防癌不是僅僅用所謂抗癌食譜就能預防, 應減少接觸致癌因素的機會, 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
現在網上經常流傳一些防癌食譜, 稱“吃紅薯、蘆筍、山楂、蘑菇可以抗癌”, 甚至推出防癌食譜排行榜:“據測定, 抗癌食物按有效性排序為甘薯、蘆筍、花菜、芹菜、茄子皮等”。 這些傳言是否科學?
“很多抗癌食譜沒有大樣本研究驗證, 並不科學。 ”薛妍指出, 癌症發生是環境因素和機體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防癌主要是生活方式健康和避免致癌因素, 並不是僅僅應用一些抗癌食譜就能預防。 上述食物也並不優於其它食物。 推薦的飲食原則是: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全穀物、魚;少吃加工、醃漬、肥肉等食物。
對於如何抗癌, 上海市東方醫院放療科主任秦慶亮認為, 癌症預防的目標就是減低癌症的發生。 包含減少接觸致癌因素的機會, 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 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 如早期診治, 超音波、MRT或CT掃描等檢驗。
“許多預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而來, 分析病患的資料可發現生活方式或是接觸一些環境危險因數的確與特定癌症的發生幾率相關。
秦慶亮提醒, 對於癌症高風險人群, 例如有家族病史, 或是身處污染環境的人進行基因檢測, 可做較深入仔細的檢查分析, 服用預防藥物。 確定有癌症相關基因突變的人, 可借由預防性的手術, 降低癌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