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筋傷了怎麼才恢復的快

筋是腿和胳膊裡重要的東西, 其實它是一種韌帶, 但如果筋受傷了的話, 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引起筋受傷的原因有很多, 可能是外部扭傷, 年紀大了韌帶退化又或者是長時間的使用韌帶對筋造成了損傷。 筋受傷了對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的影響也很大, 所以掌握筋傷了怎麼才恢復的快的方法很重要。

一、病因

筋傷的病因可分為兩種因素。 外因有二:一是暴力, 直接暴力、間接暴力都可引起筋傷, 如跌僕、碾軋、舉重、扭捩等;另外, 某一局部活動過度, 也可引起勞損傷筋。 二是風、寒、濕邪侵襲, 筋脈拘攣。 內因指體質、年齡、解剖生理等人體內部因素造成筋傷。 筋傷的分類方法有多種, 可按筋傷的程度和性質分類:①筋斷裂傷。 又可分成完全斷裂和不完全斷裂兩種。 ②筋移位傷。 筋的解剖位置發生變化, 如筋出槽、筋出窩、筋翻等。 ③筋勞損傷。 慢性積勞所致的筋粗、筋僵等。

二、辯診

筋傷的辨證診斷應通過望、聞、問、切及現代醫學檢查, 收集資料, 綜合分析, 得出正確的診斷。 筋傷是一類疾病, 相當於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類疾病, 因此診斷多用現代醫學的病名。 臨床辨證要注意以下要點:①急性筋傷要注意性質和程度:急性筋傷多為筋斷、筋離位和扭傷, 尤以筋斷為多見。 筋斷又要分辨完全斷裂和不完全斷裂。 不完全筋斷裂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 活動受限, 偶能勉強地自主活動, 被動活動並無異常;完全筋斷裂則喪失活動能力或可查及異常活動。 拍X線片可獲得筋斷與否的客觀論據。 ②慢性筋傷要辨外邪性質和筋傷部位。

三、治療方法

治療傷筋的方法:有手法、藥物、練功、針灸火罐、固定及手術等。

1.手法

治療傷筋的手法稱為理筋手法。 常用的有推揉、拿捏、按捺、摩擦、點壓、彈撥、屈伸、旋轉、斜扳、擊打等數十種。 理筋手法是常用的治療方法, 具有舒筋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散結、解痙止痛、通理筋絡、整複骨縫、松解粘連、疏通經絡、溫經散寒、驅風除邪等諸多作用,

通過手法和經穴的綜合效應, 起到治療筋傷的功效。 臨床使用必須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 根據辨證選用不同的手法、選取不同的穴位和施術部位, 靈活運用。 在臨床運用時要注意手法的禁忌症和慎用症, 保證手法治療的安全性。 (見理筋手法)

2.藥物

中藥在筋傷治療中較骨折、脫位等病應用更為廣泛, 可分成內服和外用兩大類。 內服藥物使用時應依急性、慢性筋傷的不同確定不同的治則。 急性傷筋先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其方藥可參照骨折;瘀腫消退、疼痛得減則宜舒筋活絡, 方如舒筋活血湯、大活絡丹等;後期宜養氣血、益肝腎、健筋骨, 方如河車大造丸、補腎壯筋湯等。 慢性傷筋多用活血舒筋溫經止痛法。 一般急性傷筋早中期常用的外用藥為三色敷藥、消瘀止痛藥膏, 症狀較輕者也可用萬花油等搽搓局部。 後期及慢性傷筋, 外用溫經散寒、活血止痛藥膏, 如寶珍膏。 中藥熏洗或熱敷結合手法也極常應用。

3.練功

恢復筋的柔韌剛勁的重要方法。 通過練功防止筋絡粘連,

避免筋傷後遺症, 加速癒合, 縮短療程, 恢復功能。 急性筋傷的練功參照骨折和關節脫位的練功方法。 慢性傷筋則在增強全身體質及改善損傷局部功能兩方面並重, 太極拳、練功十八法等均可選用。 練功的要點是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與手法治療和藥物治療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