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紫藤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紫藤的功效與作用

紫藤 《全國中草藥彙編》

【拼音名】 Zǐ Ténɡ

【別名】藤蘿

【來源】豆科紫藤屬植物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 以莖皮、花及種子入藥。 夏秋采, 分別曬乾。

【性味】甘、苦, 溫。 有小毒。

【功能主治】止痛, 殺蟲。 用於腹痛, 蟯蟲病。

【用法用量】 1錢。

【備註】(1)種子內含氰化合物, 用量過大有中毒的可能, 雖能治療蟯蟲病, 但不宜久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紫藤 《*辭典》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 Zǐ Ténɡ

【別名】招豆藤(《本草拾遺》), 朱藤(《夢溪筆談》), 藤花菜(《救荒本草》), 小黃藤(《植物名實圖考》), 紫金藤(《江蘇藥材志》), 轎藤、豆藤、藤蘿、黃纖藤(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豆科植物紫藤的莖葉。 夏、秋採收。

【源形態】

落葉攀援灌木。 莖纏繞於他物上。 單數羽狀複葉, 互生;托葉線狀披針形, 早落;小葉7~11枚, 卵狀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 長4~7釐米, 頂端一枚較大;小葉先端漸尖, 基部闊楔形;幼時密生平貼細毛, 成熟時無毛。 總狀花序側生, 倒垂, 長15~30釐米;花梗柔弱, 有毛, 長1~2釐米;萼鐘狀, 5齒裂, 密被細毛;花冠蝶形, 藍紫色, 旗瓣大, 外反, 基部有2附屬體, 翼瓣基部有耳, 龍骨瓣鈍, 鐮狀;雄蕊2體;花柱內彎, 柱頭頂生。 莢果長而扁平, 長10~20釐米, 密生絨毛。 種子扁圓形, 1~3粒。 花期3~4月。 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紫藤根)、種子(紫藤子)亦供藥用, 各詳專條。

【生境分佈】多栽培於庭園。 分佈東北、山東、河南、河北、陝西、湖北、江蘇、浙江、四川、廣東等地。

【化學成分】樹皮含紫藤甙及樹脂。 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鼠李糖甙、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芹菜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

新鮮葉含維生素C109毫克%。 花含揮發油0.6~0.95%;尿囊素和尿囊酸的含量占花中總氮量的27%。 又含廿七烷和22, 23-二氮豆甾醇。

【藥理作用】紫藤甙及樹脂均有毒, 能引起嘔吐、腹瀉乃至虛脫。

【性味】《本草拾遺》:“味甘, 微溫, 有小毒。 ”

【功能主治】《本草拾遺》:“主水癊病。 作煎如糖, 下水良。 ”

【摘錄】《*辭典》

紫藤根 《*辭典》

【出處】《浙江民間草藥》

【拼音名】 Zǐ Ténɡ Gēn

【來源】為豆科植物紫藤的根, 全年可采。

【源形態】植物形態詳“紫藤”條。

【性味】甘, 溫。

【功能主治】《浙江民間草藥》:“治筋絡風氣, 補心。 ”

【附方】

①治痛風:紫藤根五錢。 配其它痛風藥煎服。 (性味以下出《浙江民間草藥》)

②治關節炎:紫藤根、枸骨根、菝葜根(均鮮品)各一兩。 水煎米酒兌服。

(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