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蝦蟆皮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Há Má Pí

【英文名】skin of South and East Asian rice frog, skin of Rice-paddy frog

【別名】澤蛙

【來源】

藥材基源:為蛙科動物澤蛙的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na limnocharis Boie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後, 取皮, 鮮用或烘乾。

【原形態】澤蛙, 體長約40-55mm左右, 雄蛙略小, 頭長寬相等, 吻端尖圓, 吻棱圓;鼻孔距吻較距眼略近, 眼間距窄, 為上眼瞼寬的1/2, 鼓膜為眼很能夠的2/3;犁骨齒兩團, 向後集中而不相遇。 指、趾端鈍尖;第1指發達, 指長順序3, 1, 4, 2;關節下瘤及掌突發達。 的肢短, 脛跗關節前達眼部附近, 左右跟部稍重迭, 趾間的蹼約達趾長的2/3;關節下瘤小而明顯;骨蹠突窄長, 有時與跗褶相連, 外蹠突小,

有時與第5趾之蹠褐相連。 背面的皮膚有許多不規則、分散排列之長短縱膚褶, 而無背側褶, 體側多為圓形疣, 後肢背面也有小疣, 頭部兩上眼瞼後方有一窄的橫膚溝;顳褶明顯;腹面皮膚光滑。 生活時顏色變異頗大, 背面為棕灰色或灰棕橄欖綠色, 有時雜以赭紅色, 常棕色斑紋頗顯著;上下唇緣有6-8條明顯的縱紋;兩眼之間有橫斑;背面在前肢肩部多少成VV形斑, 斷續情況不一, 兩側斑紋的凹入部分管於肩部淺色相對;背後端有V字形紋或短橫紋, 四肢有橫紋, 雄性咽部黑色, 其餘為白色。 雄性第1指上淺色婚墊發達, 有單咽下外聲囊。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廣泛生活在田野、池沼附的的山區。 食物以蛛形動物及膜翅類昆蟲為主,

5-7月產卵;蝌蚪橄欖綠色上有棕赭色麻點, 沿尾鰭上緣有苦幹的短黑橫斑, 腹無斑紋;口小;角質頜3不強, 唇乳突從口角兩側延至下唇乳突從口角兩側延至下唇兩側, 而下唇中部乳突缺如。

資源分佈:分佈于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鹹;寒

【歸經】心經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散結。 主癤腫;瘰鬁;臁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貼患處;或煆灰油調敷。

【附方】①治頭上軟癤:蝦蟆剝皮貼之。 (《活幼全書》)②治瘰鬁膿已盡, 腫已平, 瘡口未斂, 以此貼之:蝦蟆皮二個(要活剝者), 鼠皮二張, 蛇退二條, 蜂房(大者)一個。 上四味俱煆灰, 將水膠一兩, 用井花水一酒鐘化開後, 加蜜一兩;蜈蚣煎麻油一小鐘,

攪勻前四味灰, 臨起入麝香一分, 將絹攤來不濕為度。 (《綱目拾遺》瘰鬁斂口膏藥)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