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千萬不要犯這5個錯 很傷身
眾所周知艾灸能夠輔助治療各種疾病, 同時也達到了保健養生的功效。 但是錯誤的艾灸理念不僅達不到調理身體的效果, 反而會誘發各種疾病。
注意, 中醫艾炙千萬不要犯這5個錯, 很傷身!
1、晚上艾灸
18點之后再艾灸會引起陰陽相沖, 影響了人們睡眠質量, 甚至會出現失眠多夢的情況。 其實艾灸最好的時間段就是白天, 因為白天主要有陽氣主導, 18點之后陽氣會慢慢的內藏而且陽氣活躍。 艾灸可以安排在上午8點到下午3點左右。
2、艾條越粗越好
其實艾條粗細的最大區別是燃燒時所產生的火力是不一樣的。 粗的艾條火力比較猛而且能量足。 每個人的體質以及皮膚厚薄程度不同, 能夠承受的艾灸火力也有很大差異。 要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以及承受力來選擇不同粗細的艾條, 不能一味的追求粗艾條。
3、直接用水把艾條澆滅
一部分人群習慣使用水澆滅艾條,
4、艾灸的時間越長越好
艾灸時間太長的話會增加對身體所帶來的損耗, 而且打破了陰陽平衡。 長時間艾灸的話會引起陽氣過盛, 傷及了元氣以及經絡。 尤其是對于第1次艾灸的人群來說, 不能一下子艾灸時間太長, 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 等身體慢慢適應之后再延長時間。
5、艾灸越燙越好
部分人群認為艾灸越燙越好, 如果沒有掌握好度的話可能會灼傷或者燙傷皮膚。 艾灸能達到保健養生功效, 主要是因為在燃燒的過程中能夠產生紅外能量直接滲透到深層次的皮下組織。 必須要把握艾灸的溫度, 艾條燃燒的時候表面火焰比較深而且溫度高, 要距離皮膚遠一些, 讓局部皮膚稍微感覺到溫暖為止。 大約燃燒10分鐘左右艾條表面溫度降低, 可距離皮膚近一些。
溫馨提示
必須要掌握正確的艾灸方式, 把握好艾灸的溫度距離以及時間。 艾灸時要注意身體的保暖, 防止寒氣入侵身體, 艾灸后及時喝一杯水來幫助排出體內的寒氣和毒氣, 選擇正規的中醫館艾灸。
艾灸的方法
艾灸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灸、間接灸、艾條灸、溫針灸、溫灸器灸等, 詳細操作方法如下。
1、直接灸
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 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 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 愈后留有瘢痕者, 稱為瘢痕灸。 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 不留瘢痕者, 稱為無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膿灸
施灸時先在灸腧穴部位涂上少量的大蒜汁, 有些朋友覺得麻煩或者是嫌大蒜的味道難以接受, 便會省略這一步驟, 其實這是錯誤的,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
(2)無瘢痕灸
施灸時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 以使艾炷便于粘附, 然后將大小適宜的艾炷, 置于腧穴上點燃施灸, 當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感到微有灼痛時, 即可易炷再灸。 一般應灸至局部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
2、間接灸
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 進行施灸的方法。 如生姜間隔灸、隔鹽灸等。
(1)隔姜灸
用鮮姜切成薄片, 生姜的厚度一定要掌握好, 太厚的話艾灸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哦, 大約為直徑大約2-3厘米、厚約0.2-0.3厘米就行, 中間以針刺數孔, 然后將姜片置于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 再將艾炷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 當艾住燃盡, 再易炷施灸。 灸完所規定的壯數, 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
(2)隔蒜灸
用鮮大蒜頭,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后置于應灸俞腧或患處,然后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定的壯數。
(3)隔鹽灸
用純凈的食鹽填敷于臍部,或于鹽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上一篇:月經不調怎么辦 可以艾灸這些穴位 下一篇:沒有了 標簽閱讀:艾灸中醫中醫養生
(2)隔蒜灸
用鮮大蒜頭,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后置于應灸俞腧或患處,然后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定的壯數。
(3)隔鹽灸
用純凈的食鹽填敷于臍部,或于鹽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上一篇:月經不調怎么辦 可以艾灸這些穴位 下一篇:沒有了 標簽閱讀:艾灸中醫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