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營養均衡才能吃出健康 專家教你搭配三餐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調查顯示廣東人平均膳食營養健康狀況比十年前有明顯提高, 但膳食結構仍存在不合理的情況。 廣東人的膳食結構中, 奶類、豆類、粗糧、豆製品、水果攝入明顯減少, 油脂類和食用鹽攝入偏高, 肉類消費量增加, 外出就餐和不吃早餐率明顯升高, 慢病發病率增加。

怎樣才能吃出健康?廣東省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馬文君給大家講餐桌上的膳食搭配。

營養均衡是關鍵

一日三餐是生活的必需品, 拎菜籃子的人“掌管”著一家人的健康, 馬文君說, 要想吃得健康, 首先要保證食物多樣化,

每天至少保證12種食物, 每週25種, “關鍵是控制食物的量”。

馬文君說, 一個健康的飲食結構由5大類構成。 “大的原則是均衡, 做到穀類為主、食物多樣化”。

馬文君介紹, 首先澱粉類食物應多樣化, 比如可用土豆代替米飯;對於蔬菜水果類, 應該每天保證1斤的蔬菜水果攝入, 蔬菜最好選擇深色蔬菜;對於肉類, 則需控制紅肉、禽、魚等蛋白質的攝入, 保證每人每天1兩肉即可;此外, 還需保證乳製品、豆製品的攝入, 乳製品每天至少攝入300毫升, 豆製品每週攝入2到3次。

值得注意的是, 要控制油鹽的攝入。 馬文君提醒, 建議每人每天攝入油不超過25克, 每人每天攝入鹽不超過6克, 同時要注意醬油、魚露、皮蛋、臘腸、醬菜等隱形鹽的攝入。

“普通人每一餐都應攝入上述5種食物,

尤其是小朋友則更要注意膳食的均衡, 不能偏食。 ”馬文君說。

三餐搭配要多樣

三餐應該如何選擇?馬文君說, 年輕人不能因為時間匆忙就草草應付早餐, 普通早餐要保證4到5個品種, 且攝入的全穀物占早餐的1/3。 此外, 不能經常吃高脂、高鹽、高糖的食物, 也不能只吃純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要保證一定量的蛋白質和蔬菜的攝入。 對於糖尿病人, 早餐要講究主副食搭配, 可以選擇米粉、麵條、餃子等低升糖指數食物。

由於貪方便, 很多白領對午餐“隨便對付”。 馬文君提醒, 長此以往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普通的午餐最好保證5到6種食物, 全穀類要占一定比例, 可用薯類代替。 蔬菜的種類也要多樣, 儘量選擇深顏色的蔬菜,

首推綠色, 然後是橙色、黃色、紫色等。

由於中午沒有時間好好吃飯, 許多人決定晚餐要豐盛, 卻陷入了“大魚大肉”的誤區。 馬文君說, 晚餐要有主食和蔬菜, 保證4到5個品種, 但是要控制高蛋白質的攝入量, 最多不要超過2兩肉。

名醫答疑

問:老人吃粗糧是否很難消化?

馬文君:不能一概而論, 老年人消化功能確實有減退的跡象, 應該多吃細軟的食物, 但也沒必要完全拒絕粗糧。 可以粗糧細作, 例如, 蕎麥麵條、小米粥、玉米麵加大米的混合饅頭等, 老年人都是可以接受的, 粗糧占全穀物的1/3即可。 但要注意每餐的搭配, 不能一餐全穀物, 一餐全粗糧。

問:喝牛奶後拉肚子, 以後還能喝牛奶嗎?

馬文君:那是因為乳糖不耐受, 可以選擇低乳糖牛奶、優酪乳、乳酪,

或者少量多次嘗試著喝牛奶漸漸適應。 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空腹喝, 要配著澱粉類食物。 (記者 朱曉楓 實習生 龐麗媛 通訊員 粵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