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尿崩症

概述
尿崩症是指血管加壓素又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又稱中樞性或垂體性尿崩症), 或腎臟對血管加壓素反應缺陷(又稱腎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組症群, 其特點是多尿、煩渴、低比重尿和低滲尿。

病因
1.原發性:約占1/3~1/2不等。 通常在兒童起病, 很少(<20%)伴有垂體前葉功能減退。
2.繼發性尿崩症:
發生於下丘腦或垂體新生物或侵入性損害, 包括:嫌色細胞瘤、顱咽管瘤、胚胎瘤、松果體瘤、膠質瘤、腦膜瘤、轉移瘤、白血病、組織細胞病、類肉瘤、黃色瘤、結節病以及腦部感染性疾病(結核、梅毒、血管病變)等。
3.遺傳性尿崩症:遺傳性尿崩症十分少見。


4.物理性損傷:
常見於腦部尤其是垂體、下丘腦部位的手術、同位素治療後, 嚴重的腦外傷後。
妊娠期間可出現尿崩症症狀, 分娩後數天症狀消失。

症狀
垂體性尿崩症可見於任何年齡, 通常在兒童期或成年早期發病, 男性較女性多見, 男女之比約2:1。 一般起病日期明確。 大多數病人均有多飲、煩渴、多尿。 夜尿顯著, 尿量比較固定, 一般4L/d以上, 最多不超過18L/d, 但也有報導達40L/d者。 尿經重小於1.006, 部分性尿崩症在嚴重脫水時可達1.010。 尿滲透壓多數<200mOsm/kg·H2O。 口渴常嚴重, 渴覺中樞正常者入水量與出水量大致相等。 一般尿崩症者喜冷飲。 如飲水不受限制, 僅影響睡眠, 引起體力軟弱。 智力, 體格發育接近正常。 煩渴、多尿在勞累、感染、月經週期和妊娠期可以加重。

檢查
1.血漿滲透壓和尿滲透壓關係。
2.禁水試驗。
3.高滲鹽水試驗。
在診斷尿崩症時很少使用這一試驗。
4.血漿AVP測定。

治療
(一)水劑加壓素:
尿崩症可用激素替代治療。 血管加壓素口服無效。 可用水劑血管加壓素靜脈輸液。
(二)粉劑尿崩症:賴氨酸加壓素是一種鼻腔噴霧劑。
(三)長效尿崩停。
(四)人工合成DDA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