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該如何養生 切記方向不可極端
在現代, 人們已經把養生作為一種社會潮流。 已經不會吃飯一個勁的吃個飽, 出現過度肥胖也不會健康減肥的情況。 現在打開電視, 翻翻書籍, 刷刷微博, 大片的養生小竅門充斥螢幕, 甚至還會有通訊行業將養生小常識以彩信的形式發送到用戶手機作為一種收費業務。 有了想要養生的想法是很好, 但是將自己知道的零星的營養、養生知識奉如聖經, 將養生變成了傷身, 這樣便不可取了。
極端表現一:30歲以後就不要吃雞蛋
現年半百的張大媽退休在家照顧年過八旬的父母, 對於養生她是再熱衷不過。 張大媽聽說雞蛋裡頭膽固醇含量很高, 30歲一過, 就不能天天吃雞蛋了。 聯想到了自己家:八十多的老人兩個, 五十來歲的人兩個, 看來是不能吃雞蛋了。 又聽說肉裡頭也含有膽固醇, 有高脂血症的人也要少吃。 於是決定全家不吃雞蛋少吃肉。
但是這樣“養生”的飲食卻沒起到養生的作用,
小編提醒:平時生活中, 膽固醇過多對身體不好, 但是過少也不行。 人體中的膽固醇只有30%, 是吃進去的, 剩下的全是肝臟自產的。 像張大媽這樣攝入的膽固醇量很低, 身體就會自我調節, 多製造膽固醇。 這就是為什麼一些長期吃素的人, 體內膽固醇不降反升的原因。
正確做法:雞蛋裡除了膽固醇外, 還含有卵磷脂、優質蛋白等人體所需的營養。 完全不吃雞蛋並不科學。 如果是高脂血症患者可以隔一天吃一個雞蛋, 健康人每天吃一個雞蛋也不會影響健康。
極端表現二:蔬菜最健康, 能吃蔬菜不吃肉
老李的身體並不好, 最近更是查出了高血糖。 老李周圍關注養生網的人都告訴他, 澱粉類含糖高、肉類脂肪多, 只有蔬菜最健康, 就連中國營養學會都認同一天一斤菜。 老李覺得營養學會都讓多吃菜, 那肯定是沒錯的,
這樣的食譜持續不到半年, 老李就因為上呼吸道感染病倒了, 一直好不了, 還差點發展到心衰。 原來這都跟他長期吃素有關。
老李身體本來就不健康, 再長期吃素, 就導致他營養狀況不良。 肉類除了提供脂肪外, 還提供蛋白質, 老李長期吃素, 體內蛋白質缺失, 免疫力就會下降。 因此比較容易得病, 且疾病康復速度慢。
小編認為:現在很多人養生進入了誤區, 他們對於營養學和健康學懂得很少, 他們的知識來源一般都是道聼塗説或者瞟一眼電視, 這樣得到的養生知識必然是片面的, 如果只看樹木、不看森林, 怎麼會讓身體更健康呢?最健康的飲食,
一、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 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 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 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
二、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 既增加開支, 又害自身。 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 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所以進補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 “缺什麼, 補什麼”才能事半功倍。
三、忌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 專服某一種補品, 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 這對健康是不利的。 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 亦有一定的副作用, 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 尤其是老年人, 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 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 而且不同的季節, 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老中醫養生網提醒您,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四、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五、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將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火上加油”。
六、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七、忌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物件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八、忌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老中醫養生網提醒您,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四、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五、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將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火上加油”。
六、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七、忌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物件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八、忌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