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春季白菜豆腐保平安

春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 但從氣候角度說, 春季的天氣是多變的, 乍暖還寒, 很不穩定。 因而在春季, 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須考慮春季氣候, 飲食也不例外。

傳統中醫十分重視氣候與飲食起居的關係, 認為一年四季, 氣候不同, 飲食也須有所差異。 《飲膳正要》曰:“春氣溫, 宜食麥以涼之;夏氣熱, 宜食菽以寒之;秋氣爽, 宜食麻以潤其燥;冬氣寒, 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 ”

春季萬物始動, 陽氣發越, 飲食應重在健脾壯陽, 減酸為甘, 適量增加蛋白質、B族維生素、鈣、鎂的攝入量。 “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 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春季宜多吃水果蔬菜, 菜宜少放油糖鹽。 早晨起來喝兩杯水, 一杯白開水, 一杯淡鹽開水, 多喝水可有效預防“氣象綜合症”;臨睡前, 沖泡一杯由玫瑰花、酸棗仁、茯苓、甘草混合的玫瑰晚茶, 可以消疲勞、安睡眠。

春季宜攝食適量的羊肉、狗肉、雀肉、黑棗等能夠恢復和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食物。 食用以大棗、山藥、大米、小米煮的粥, 不僅養生, 還可預防胃炎、胃潰瘍的復發。 食用如蜂蜜、香蕉、百合、冰糖、白蘿蔔等養陰潤燥的食物, 則能緩解“上火”症狀。 另外, 韭菜最適宜在春季食用, 因為春季氣候忽冷忽熱, 韭菜性溫, 最適合保養人體內的陽氣。

春天氣候多變, 會直接影響人體上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 全身的抗病能力也會下降;當體質不佳時,

病菌、病毒等就會乘虛而入。 咳嗽可多吃梨和百合, 可增強上呼吸道免疫能力。

春季要不要進補­對健康人而言, 一般無需進補。 但因為春天是個容易誘發慢性病的時節, 一些素有舊疾的人(以中老年人居多), 病情復發或加重後, 體質較虛, 可以通過適當進補, 提高身體抵抗力, 使身體得到康復。 必須注意的是, 春季進補以平補為原則, 不能一味使用溫熱補品, 以免春季氣溫上升, 加重身體內熱, 損傷到人體正氣, 俗話說的“魚生痰, 肉生火, 白菜豆腐保平安”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