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披針葉毛茛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Pī Zhēn Yè Máo Gè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植物披針葉毛茛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nunculus amurensis Kom.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洗淨陰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40-60cm。 匍匐莖伸長。 根莖具節, 節上簇生多數細長鬚根。 莖直立, 單一或稍分枝, 中空, 貼生短毛, 葉莖生;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 長4-15cm, 寬3-6mm, 全緣, , 先端急尖, 有鈍頭, 下部漸狹, 基部成寬鞘狀抱莖, 兩面貼生短毛。 花兩性, 通常單生莖頂, 稀2-數朵, 直徑1.5-2.5cm;花梗長6-11cm, 被毛;萼片5, 卵圓形, 長約8-11mm, 寬5-8mm, 黃色, 基部有短爪, 蜜槽成杯狀袋穴;雄蕊多數, 花絲線形, 花藥卵形, 長約1mm;花托長圓形, 無毛;心皮多數。 瘦果卵球形,

兩面膨凸, 長約2mm, 寬約1.2mm, 背肋明顯, 喙長約0.5mm。 花、果期6-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草甸濕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黑龍江、內蒙古。

【性狀】全草長40-60cm。 莖中空, 有緊貼短柔毛。 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 黃綠色, 長3-15cm, 寬3-6mm, 先端漸變狹, 基部漸狹, 又稍變寬成膜質鞘, 兩面有緊貼柔毛, 下麵毛較密。 花單個頂生;萼片5, 卵形, 外有柔毛;花瓣5, 倒卵形, 棕黃色。 聚合果卵球形, 直徑約6mm;瘦果卵球形, 兩面膨起, 長約2mm, 大多無毛。 氣微, 味微苦。

【性味】味辛;性微寒;小毒

【功能主治】發散風熱;止痛。 主風疹瘙癢;瘡癰腫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6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