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服藥時間應由生物鐘決定

英國薩里大學和倫敦癌症研究院的科學家首次揭密血流中的化學成份在一天內是如何變化的, 原來生物鐘會對血液中各種分子的濃度產生很大的影響。 該研究的結果表明, 人們每天的睡眠時間長短、受到光線照射的強度、用餐時間的變化都會影響藥物在體內的作用發揮。

另外, 新研究還說明在不同的時間點進行血檢來診斷疾病, 其結果可能大為異同。

每個活著的生命體都有自己的生理節律, 也就是生物鐘, 它是調節身體各項生理活動的基準, 與地球自轉週期的24小時是相對應的。

對於人類和其他哺乳類動物,

生物鐘是由身體的感官來調節的, 其中眼睛看到的光亮程度及皮膚感覺到的溫度高低是最重要的兩項。 這兩項主導著每天的生物鐘, 也就影響著睡眠習慣。

新研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中, 文章首次論證了生物鐘是如何影響新陳代謝過程的。

薩里大學的教授黛布拉·斯奇尼(Debra Skene)說:“我們的研究表明, 在確定一種疾病的血檢方法時, 必須注明最適當的抽血時間。 因為不同時間的新陳代謝情況不同, 會對結果造成影響。 ”

“用藥的時候也應該注意這一方面, 確定哪個時間點服藥才最有效果。 不過, 我們也無法確定出一個固定的最佳時間點, 因為每個人的生物鐘都是有差異的, 很多人還需要上夜班,

他們的睡眠習慣肯定不同, 生物鐘也不同。 ” 黛布拉還舉例說以前已經有一些研究表明了用藥時間確實很關鍵, 在進行化療的時候, 如何選擇了最佳用藥時間, 治療效果就會更好, 副作用也會變少。

在實驗過程中, 研究人員招募了一些健康的男性作為實驗物件。 在48小時的時間裡, 他們感覺到的光線照射程度、睡眠的時間、用餐的時間都被嚴格安排好, 研究人員監控著2天中他們體內化學物質的變化。

前24個小時, 實驗物件按照正常睡眠時間休息;後24個小時, 他們被要求完全不能睡覺。

實驗結果表明, 24小時不睡覺的情況下, 實驗物件血液中27種化學物質的含量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