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頭痛能分上百種診斷很重要

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過頭痛的經歷。 2008~2010年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 不算感冒、飲酒等原因引起的頭痛, 我國頭痛的總患病率達到28.5%;每時每刻, 100人中就有一人正在遭受頭痛的折磨。 然而, 由於頭痛的病因太多, 很多病人用不對方法、吃不對藥, 導致病情不能有效緩解。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李焰生說, 頭痛很普遍, 是神經內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 按照國際通行的《頭痛分類診斷標準》, 頭痛有上百個種類。 但總體來說, 上百種頭痛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繼發性頭痛, 能找到明確病因,

包括顱內腫瘤、出血、腦膜炎、高血壓等器質性病變;另一類是原發性頭痛, 即病人反復頭痛,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不舒服, 找不到明確的導致頭痛的原因。

原發性頭痛一般有4種。 第一種為偏頭痛。 它是反復發作的一側或兩側搏動性頭痛, 一般疼痛劇烈。 頭痛期間不少患者伴隨出現噁心、嘔吐、視物不清、畏光、畏聲等。

第二種為緊張型頭痛, 是慢性頭痛中最常見的一種, 其發病與社會心理壓力、焦慮、抑鬱, 及肌肉緊張、濫用止痛藥物等因素有關, 多表現為幾乎每日雙側枕、頸部, 額顳部或全頭的非搏動性頭痛, 通常為持續性鈍痛、脹痛, 像一條帶子緊束頭部的壓迫感或沉重感, 有時出現頭髮牽拉性痛。

第三種是三叉神經、自主神經性頭痛,

這種頭痛常發病急, 在一段時間內非常頻繁, 並且程度劇烈, 陣發性短時劇痛, 有時僅為十幾秒鐘, 但反復發作, 這是一類最嚴重的頭痛。

第四種就是其他原發性頭痛, 包括原發性咳嗽頭痛、原發性運動頭痛、冷刺激頭痛、外部壓力性頭痛等。

李焰生指出, 《頭痛分類診斷標準》對上百種頭痛制定了統一的診斷標準, 醫生只要對照這些標準, 就能初步判斷頭痛的類型。 一般來說, 繼發性頭痛容易診斷, 只要找到病因, 治療後頭痛就會緩解。 原發性頭痛病因不明, 治療起來也比較困難。 要想正確診斷頭痛, 關鍵在於病人能否把自己頭痛的體驗客觀、準確地描述出來。 描述準確, 治療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在與醫生交流時,

病人第一要說清頭痛在什麼部位, 即“哪裡痛”, 以及是否始終固定在一個區域, 還是到處跑。 其次, 說清頭痛的性質, 即“怎麼痛”。 很多病人不知道怎麼描述疼痛的性質, 其實不同疾病導致的頭痛, 性質是不一樣的。 比如, 腦腫瘤的疼痛是一種隱隱的脹痛, 呈進行性加重;血管破裂痛是一種劇烈的疼痛……病人應盡可能描述出頭痛感覺, 描述得越清楚, 醫生越容易診斷。 第三, 儘量說清頭痛的程度, 即“痛得如何”。 為幫助病人判斷疼痛的程度, 臨床醫生有時會讓病人打分, 0分算不痛, 1~3分算輕度疼痛, 4~5分算中度疼痛, 6~7分算中重度疼痛, 8~9分算重度疼痛, 10分算極重度疼痛。 第四, 說清頭痛發作的次數和頻度, 即“痛多久”。 頭痛發作的次數、頻度,
對診斷頭痛非常重要。 在說清了上述4點要素後, 病人還應告訴醫生, 除頭痛外, 是否還有別的不適症狀, 這也是幫助醫生判斷頭痛病因的重要依據。

李焰生最後提醒, 每個頭痛患者都有自己的發作規律, 平時需注意觀察總結, 記個疼痛日記, 既有助於醫生的診斷, 也能找到自身的規律和誘發因素。 除了寫日記, 病人平時應少低頭, 多做需要仰頭的運動;進行心理調節, 改善睡眠;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