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腫瘤患者化療後反應嚴重怎麼辦?
很多腦腫瘤患者手術切除腫瘤後, 還需要接受化療。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腫瘤化療中心主任張俊平教授介紹說, 患者在化療過程中, 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藥物反應, 配合好化療醫生, 瞭解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和處理方法, 有利於疾病治療和康復。
1.藥物外滲
許多藥物可對皮膚組織產生化學性炎症, 一旦發生藥物外滲, 會出現輸液穿刺局部疼痛、腫脹, 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給予對症處理。
經外周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PICC)有助於防止和減少化療所致靜脈炎, 並減少反復長期化療靜脈穿刺的疼痛。
2.胃腸道反應
並非所有的化療藥物都會導致胃腸道反應, 即使同樣的藥物在不同患者胃腸道反應也具有個體差異性。
胃腸道反應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噁心、嘔吐、口腔及消化道黏膜炎、腹瀉、腹脹、便秘等, 可發生於化療後數小時或數天。 醫生會應用相應藥物控制胃腸道反應的發生, 反應較大者需及時告知醫生, 加強對症治療。 化療期間提倡清淡、易消化飲食;每天更換食物種類和花樣;少量多餐(每天6-8餐);補充足夠的水分、電解質和維生素, 可給予水果汁、菜湯、肉湯或魚湯、果蔬泥、含有電解質成分的非碳酸運動飲料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 勤刷牙、漱口。
3.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指化療後出現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4.心肝肺腎重要臟器功能損害
抗腫瘤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可能引起重要臟器功能損害。 治療過程中需密切監測和評估臟器功能, 動態調整化療藥物及劑量, 給予相應解救藥物等措施有助於減少重要臟器功能損害。
5.外周神經毒性
外周神經毒性主要表現為:肢端麻木、感覺異常、肌無力、聽力下降等。 患者對神經毒性反應有較大個體差異,
6.皮膚毒性
皮膚毒性主要表現為:脫髮、皮膚色素沉著等。 脫髮通常是可逆的, 停藥1-2個月後毛髮可再生。 化療患者應避免強紫外線日曬、抓撓皮膚等。
7.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胸悶、呼吸困難、喘鳴、皮疹、血管水腫、低血壓、休克等。
化療過程中需密切觀察患者表現、脈搏、呼吸及血壓等, 有異常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文/李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