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總吃剩菜 小心胃癌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在我國其發病率居各類腫瘤的首位。 一般來說, 胃癌未經治療者平均壽命約為13個月。 每年約有17萬人死于胃癌, 幾乎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4, 且每年還有2萬以上新的胃癌病人產生。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 如何遠離胃癌。

胃癌呈現年輕化

胃癌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顯著升高, 發病的高峰年齡在50歲~80歲, 但這并不意味著胃癌距離年輕人很遙遠。 從臨床數據來看, 近年來胃癌發生率逐年增高, 而且患者的年齡也呈現年輕化趨勢。 我最近幾年碰到最小的胃癌患者年僅十幾歲,

越年輕的患者腫瘤的惡性程度越高。

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受到胃癌困擾呢?提到都市白領, 人們很容易將其與飲食不當、生活不規律、精神緊張等形容詞聯系到一塊, 如果白領們再染上抽煙、酗酒的惡習, 那么胃將最先受到傷害。

此外, 年輕人平時垃圾食品吃得多, 喜歡碳酸飲料、燒烤、麻辣燙、火鍋等, 這些食品中的化學物質和添加劑, 都可能對人的消化道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甚至會致癌。

此外, 研究證實, 吸煙使胃癌發病的相對風險增加了1倍;既吸煙又喝酒的人, 胃癌發病相對風險增加了5倍;吸煙的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數是不吸煙男性的2倍。 飲酒也會損傷胃黏膜, 促進致癌物質的吸收。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胃病與心理因素關系密切。 當人疲勞、工作壓力過大時, 會導致腸胃消化不良、胃潰瘍、胃炎等, 而嚴重的胃潰瘍被認為是胃部腫瘤的癌前病變。

吃剩菜, 小心胃癌

究其發病誘因, 主要還是和環境污染以及飲食不潔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稱, 每年新發現的胃癌有近一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中國大約有60%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因而容易患胃癌。 這是因為, 不管是在家里還是飯店吃飯, 中國人大多沒有分餐的習慣, 所以很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 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要防止病從口入, 飯前便后洗手, 盡量吃高溫加熱過的熟食, 喝涼開水, 生吃的瓜果要洗凈。

此外, 很多人害怕浪費糧食, 總是吃剩菜, 還有的人喜歡吃熏肉和腌菜等。

殊不知, 這些食物當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在胃中可轉化為致癌物質。 如果食物霉變, 情況更加嚴重, 引起食物霉變的霉菌也是很強的致癌物質, 這些食物在產毒真菌作用下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和仲胺, 從而致癌。 因此建議大家, 做飯要適量, 不要每次都滿滿一桌子菜, 盡量不吃剩菜以及腌制食品。 剩菜也并不是絕對不能吃, 首先, 保存條件一定要格外注意, 涼透后應立即放入冰箱, 不同的剩菜要分開儲存;其次, 盡量不吃剩的蔬菜;最后, 涼菜不論葷素最好都不吃剩的, 因為未經過加熱, 其中的細菌不易被殺死。

定期檢查是防病關鍵

胃癌早期一般沒有典型的癥狀, 但會出現腹脹、食欲不振、惡心和嘔吐等現象,

很容易被當作一般的胃病而被忽視, 這也是患者難以早期發現的重要原因。 雖然不能說胃病與胃癌有直接關系, 但若患有腸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殘胃等疾病, 發展成胃癌的可能性較大, 應注意定期做胃鏡檢查。

一旦出現上腹部不適、心窩隱痛、食后飽脹感, 食欲不振、消瘦、乏力, 經常嘔吐隔夜宿食和不含膽汁的胃液, 或有大便呈黑色柏油樣等癥狀, 也應及時做胃鏡排查, 盡可能早發現、早治療。 如果有胃病家族史且持續胃部不適, 即使年輕也要立即去醫院做胃鏡檢查。 沒有高危因素的人, 建議40歲以上的每兩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早發現早治療的話, 早期胃癌治愈率高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