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新生兒正常腿型

很多80、90后的人們都還記得自己小的時候家長們都是把新生兒捆綁的緊緊的, 從上到下都會用小被子裹住, 不讓新生兒亂踢亂踹, 說是能夠讓寶寶的有個好的身形。 現在的年輕家長卻并不這樣認為, 他們喜歡讓新生兒自由發展, 過度的捆綁會造成新生兒正常腿型發生變化。

一、不要“蠟燭包”, 正確裹襁褓

北方地區的媽媽, 可能身邊會有老人建議使用“蠟燭包”包裹寶寶, 就是將寶寶四肢全部拉直, 用包被裹住后, 外面用繩子捆得緊緊的。

襁褓方法會造成嚴重的髖關節問題, 增加患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的幾率, 建議媽媽們包襁褓時“上緊下松”:上半身一定要裹緊;下半身要寬松, 要保證寶寶的髖關節在襁褓中能夠自由屈曲。

二、不要“W”坐姿

仔細觀察, 有些寶寶喜歡用膝蓋外翻的W型跪坐姿勢。 如果你家寶寶也愛用這個坐姿, 那就要注意了!

開始走路后, 盡量糾正這種姿勢, 因為這姿勢會導致骨盆向外擴張, 令大腿骨內轉, 膝蓋關節也隨之而內轉。

三、不要強行拉寶寶的腿

先說明下, 大長腿不是拉出來的, 有些寶寶小時候是八字腿, 媽媽擔心影響以后的腿型, 有空就給寶寶掰直。 這種做法是越拉越彎啊!

寶寶的八字腿是正常現象, 本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伸直, 但被你一強行拉直, 就可能會使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 甚至脫位。 最可怕的是因為寶寶不會感覺到疼痛, 一般要到學會走路了媽媽才會發現, 那時就很難糾正了!

四、不要將紙尿褲裹得太緊

穿紙尿褲不會造成羅圈腿, 但沒穿對紙尿褲真的會影響寶寶的腿型!

據調查, 如果紙尿褲的型號尺碼不合適, 或是包裹的方式不正確, 長期下來可能造成寶寶因髖關節脫臼而發生肢體變形。

特別是爸爸媽媽給寶寶換紙尿褲時, 將他的的雙腿拉直, 裹尿布時又裹得過緊, 會讓寶寶的大腿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 易導致股骨頭錯位, 這不利于臼窩的發育, 也容易引起脫臼。

五、不要太早使用學步車

之前多次說過, 學步車對于寶寶盡早學會走路并沒有多大好處, 而且學步車還會對寶寶健康發育很不利。 當寶寶還不能自行扶物站立時, 這表明他的骨骼發育尚不完善。 家長如果此時就讓寶寶站立或者放入學步車內,

容易造成腿骨或膝關節變形。

不建議給寶寶用學步車, 或者至少等到孩子可以自己扶著東西站起來后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