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餵奶姿勢不正確 寶寶容易得中耳炎

受訪專家: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耳鼻喉中心 董玉禮教授

家住岑村的徐女士因孩子在床上大哭不止, 來不及給孩子墊枕頭便讓孩子吮奶吃, 誰知孩子的哭鬧不但沒有停止, 反而越來越凶。 後來孩子還出現了發熱、抓耳搖頭, 甚至嘔吐、腹瀉等症狀。 最後, 徐女士發現孩子的耳朵開始流膿出來, 對聲音不太敏感了, 便急忙去看醫院求救。 結果發現, 孩子患的是化膿性中耳炎。 對此,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耳鼻喉中心董玉禮教授介紹說, 嬰幼兒患中耳炎往往和餵奶姿勢不正確有關。 大多數嬰幼兒中耳炎患上都是媽媽或保姆在喂乳時圖省事,

讓嬰兒平臥餵奶, 或人工餵養時餵奶過多、過急, 使嬰兒來不及吞咽而嗆咳, 這些都可能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 從咽鼓管進入中耳導致急性中耳炎。

董玉禮解釋說, 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 其中中耳為一相對密封的氣腔,

在前壁有一小管通向鼻咽部。 平時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圍組織擠壓而呈密閉狀態, 外界氣體不能進入。 當吞咽、咀嚼、打噴嚏或哭鬧時, 咽鼓管便作瞬間開放, 以維持中耳內外氣壓平衡。 由於嬰兒耳的發育尚未完善, 咽鼓管較短, 且位置低而平直, 其生理峽部又未形成, 故管腔相對寬大。 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縮力較弱, 在鼻咽部開口較低, 所以鼻咽部的液體容易流入中耳。

“由於年幼不能表達, 患病的孩子往往不肯吃奶, 家長要引起注意。 中耳炎是孩子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 小兒常會感覺到耳深部搏動性跳痛或刺痛, 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時耳痛就會加劇, 所以中耳炎患兒往往不肯吃奶。 大一點的兒童會說耳朵痛,

但嬰幼兒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常表現為煩躁、哭鬧、搖頭或用手揉耳等”董玉禮說。

董教授說, 倘若餵奶姿勢不當, 例如橫抱著餵奶, 讓孩子平躺著吃奶, 奶瓶口開得過大, 豎得過直等等, 均易使乳汁沿著咽鼓管注入中耳內而誘發中耳炎。 另外, 餵奶時間間隔太長, 孩子的饑餓感增加, 吮吸強烈, 吸入的空氣過多, 容易發生溢奶現象, 也容易使乳汁嗆入中耳而發生中耳炎。

董玉禮說, 預防中耳炎, 正確的餵奶姿勢很重要。 若坐著餵奶, 媽媽應將孩子抱起放在自己的腿上, 餵奶側的一條腿用小凳子墊高些, 把孩子斜抱在懷中, 取頭高足低位;如取臥位喂能, 應將嬰兒置於身體一側, 並用手臂或枕頭將孩子的上身稍稍支起。 不管採用哪種姿勢, 喂完奶之後, 都要將孩子豎直抱起, 讓其頭靠在母親肩上, 用手輕拍其後背2—3分鐘, 讓孩子將吃奶時吸進的空氣通過打嗝排出, 以免吐奶而使乳汁流入耳中。 此外, 家長還應特別注意, 孩子感冒時的鼻涕也比較容易通過咽鼓管流入中耳,

造成中耳炎, 所以感冒時應避免大力擤鼻, 預防中耳炎發生。 若孩子不慎感染後, 應及早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控制感染, 直至症狀消退5-7日後才停藥, 務求徹底治癒, 不可症狀消退後即停藥, 以免變成慢性中耳炎。

Tips

怎樣判斷孩子是不是得了中耳炎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辨。

一是患耳附近頭部劇痛, 不肯吃東西、哭鬧, 不願入睡。

二是發燒, 中耳炎往往伴隨著突然發燒, 體溫可升至37.8℃至40℃, 一旦耳痛消失, 體溫將至正常, 說明鼓膜已經穿孔, 造成耳道流膿形成化膿性中耳炎。

三是看有無化膿, 如果耳朵中流出黃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跡的液體, 那麼你的寶寶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流出的膿液說明原本留存於中耳的液體已經衝破了耳鼓。 雖然這種症狀對身體的危害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可怕, 但仍然需要到醫院請醫生做專業處理, 否則將形成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導致終身殘疾。

四是是否出現聽力障礙, 分泌性中耳炎不會流膿, 可是有液體大量存留於中耳部位, 可能給寶寶造成暫時性的聽力障礙。具體的表現為,他可能會把電視機的音量放得比平時更大,或者經常會要求你重複剛剛講過的話。(通訊員:田乃偉)


可能給寶寶造成暫時性的聽力障礙。具體的表現為,他可能會把電視機的音量放得比平時更大,或者經常會要求你重複剛剛講過的話。(通訊員:田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