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這份“營養心理”秘笈送給你
開學了, 孩子們、家長們, 你們還適應嗎?中小學生是不是為“早餐困難症”而發愁?大學生的家長會不會因為孩子離開家而惆悵?專家說,
採訪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王春香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徐治副主任醫師
中小學、幼稚園小朋友
飲食營養要進入“上學模式”
結束2個月的暑期生活, 在校學習模式正式開啟。 健康營養飲食是學習的保障, 如何將飲食從放假模式無縫切換到學習模式呢?
開學了沒胃口怎麼辦?試試吃這些
暑假裡, 可以睡到自然醒, 早中餐合一頓成習慣。 宅在家裡, 餓了就吃零食, 渴了就喝飲料, 熱了就吃冷飲。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王春香介紹, 長時間的無規律飲食,
這時該如何調整飲食結構呢?王春香指出, 天然食物中的一些營養素會改善一些不適症狀, 如鈣鎂鋅參與了體內許多生化反應, 能夠穩定情緒, 緩解神經肌肉的緊張, 規律心跳, 在牛奶、豆製品、蛋、葡萄乾、無花果、香蕉、金針菇中都有一定含量。 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 對抗精神壓力甚至預防普通感冒都有一定的作用, 在糙米、全麥麵包、深綠色蔬菜, 芒果木瓜獼猴桃中含量都很豐富。 同時還要注意補充水分。
不同年齡飲食結構各不同?有區別
中小學生的一日三餐, 該如何合理規劃呢?王春香介紹,
營養早餐應有粥面類、麵點類、冷菜類等三部分組成學生營養食譜, 在餐後加一份瓜果補充維生素。 學生午餐應包括瓜果蔬菜類、大豆及其制品類、魚肉禽蛋類等三類食物, 並所占比重分別為65%、10%、25%左右較為適宜。 要善於做些價廉物美又營養豐富的菜肴, 如豆製品、豬肝、海帶、肥肉、胡蘿蔔等食物。 學生營養晚餐的食物應包括瓜果蔬菜類、大豆及其制品類、魚禽蛋奶類等三大類食物, 所占比重分別為60%、10%、30%左右較為適宜。
●幼稚園寶寶王春香介紹, 學齡前期的孩子活動能力增強, 智力發育迅速, 乳牙已經出齊, 咀嚼能力增強, 消化吸收能力基本接近成人, 但仍然需要給予細軟無刺激的食物, 要開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 建議每天喝牛奶, 並且補充水分。
●小學生、初中生
女孩子9-12歲和初中男孩子12-15歲皮下脂肪和肌肉開始發育加速。 專家建議, 每天的食物中穀薯魚肉蛋奶豆製品果蔬都要有, 保證早餐的品質。 課間適當增加一些奶、水果、堅果, 能量供應接近成人, 每天一小時的戶外運動。 保證適宜的體重增長。
●高中生
高中階段受到內分泌的作用, 孩子身高、體重、大腦的發育更加迅速, 需要的能力和營養素甚至超過成人,
●大學生
現實版《小別離》後孩子和媽媽莫名其妙生病
最近, 電視劇《小別離》以其反映生活的真實性, 博得觀眾喜歡。 三個孩子即將出國留學, 三個家庭的家長將上演小別離。 而最近正值開學季, 現實生活中也將上演著《小別離》。 有些家長和孩子心裡也傷感了。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徐治副主任醫師建議家長, 要學會將對孩子的想念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
臨床:孩子外地求學, 媽媽以淚洗面
電視劇中, 朵朵離開父母, 到國外上高中。 “從沒離開超過三天”的朵朵媽媽,
張女士的女兒被國外知名大學錄取, 這本應該是值得舉家歡欣的事情。 但是, 當把女兒送走, 回到家後, 張女士卻莫名其妙病了一場。 整天鬱鬱寡歡, 經常待在女兒的房間裡, 茶不思飯不想, 整個人瘦了一大圈。 有的時候, 看到女兒之前用的枕頭、被子等, 默默流淚。 每當看到飯桌上有什麼可口的菜肴, 總說:“這是之前女兒喜歡吃的, 不知道她現在能不能吃得慣食堂的飯菜。 ”而電話那頭, 孩子因為到了一個陌生環境, 有點不太適應,特別想家。
現實版《小別離》:生活失去重心
和孩子比起來,媽媽更嚴重一些。張女士為女兒付出了很多,高中時為了能讓孩子生活上過得舒適,有更好的環境學習,張女士專門辦了“內退”,在學校旁邊租房子來照顧孩子,一切生活重心都落在孩子身上。張女士的孩子從小也沒怎麼離開過父母。孩子離開家,一個人在國外,張女士心裡還是有些接受不了。
徐治指出,張女士出現這種情況,是心理上還沒做好孩子離開的準備。孩子上高中時,是“超級考媽”,生活以孩子為中心。現在失去了重心,生活變得沒有目的性。整個人變得鬱鬱寡歡,時常會出現孩子還在身邊的幻覺,長此以往小心離抑鬱症越來越近。
專家建議
放飛孩子夢想
填充自己生活
專家建議,家長要學會填補生活、工作上的這種空虛。孩子離開父母去外地求學,這就給了父母一單獨相處的機會,可以重溫一下戀愛的鮮活期,淡忘對孩子的想念。也可以培養自己的業餘活動,如快步走、放風箏、跳集體舞。還可以養寵物,尋求感情寄託。化解這種思念,讓自己沒有時間去想這些事情。如果是特別想念,可以去學校看望孩子,給孩子一定的情感教育。但是不能過分地、頻繁地去看望,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孩子的依賴。也許這些孩子會抓住這種情感的依賴,反過來提出無理的要求,這將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家長認識到這點,為了孩子,也要學會割捨、積極忍耐。孩子也要經常打電話回家,讓父母減少掛念。(通訊員 劉敏 金陵晚報記者 李花) 有點不太適應,特別想家。
現實版《小別離》:生活失去重心
和孩子比起來,媽媽更嚴重一些。張女士為女兒付出了很多,高中時為了能讓孩子生活上過得舒適,有更好的環境學習,張女士專門辦了“內退”,在學校旁邊租房子來照顧孩子,一切生活重心都落在孩子身上。張女士的孩子從小也沒怎麼離開過父母。孩子離開家,一個人在國外,張女士心裡還是有些接受不了。
徐治指出,張女士出現這種情況,是心理上還沒做好孩子離開的準備。孩子上高中時,是“超級考媽”,生活以孩子為中心。現在失去了重心,生活變得沒有目的性。整個人變得鬱鬱寡歡,時常會出現孩子還在身邊的幻覺,長此以往小心離抑鬱症越來越近。
專家建議
放飛孩子夢想
填充自己生活
專家建議,家長要學會填補生活、工作上的這種空虛。孩子離開父母去外地求學,這就給了父母一單獨相處的機會,可以重溫一下戀愛的鮮活期,淡忘對孩子的想念。也可以培養自己的業餘活動,如快步走、放風箏、跳集體舞。還可以養寵物,尋求感情寄託。化解這種思念,讓自己沒有時間去想這些事情。如果是特別想念,可以去學校看望孩子,給孩子一定的情感教育。但是不能過分地、頻繁地去看望,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孩子的依賴。也許這些孩子會抓住這種情感的依賴,反過來提出無理的要求,這將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家長認識到這點,為了孩子,也要學會割捨、積極忍耐。孩子也要經常打電話回家,讓父母減少掛念。(通訊員 劉敏 金陵晚報記者 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