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日常護理工作

通常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必須進行功能性鍛煉, 目的是通過活動關節, 從而達到避免出現僵直攣縮, 防止肌肉萎縮, 恢復關節功能的效果。 即所謂“以動防殘”。 通過鍛煉還能有效的促進機體內部血液迴圈, 改善局部營養症狀, 振奮精神, 加強體質, 爭取早日康復。 因此如何指導風濕病患者適當休息和進行必要的鍛煉也是風濕病護理工作中不可獲取的重要一環。

1、有病時的功能鍛煉與無病時的體育鍛煉要求不能一律。

對於風濕患者, 鍛煉是為了達到維持和恢復關節的功效, 但鍛煉的要求與方法應根據各個體質、年齡、性別層次的不同而各異,

如風濕病人在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期全身症狀明顯或關節嚴重腫脹, 此時應臥床休息, 嚴重者要臥床休息1-2個星期, 中度的患者要休息5-7天, 注意手足關節的功能位置, 一但病情得到緩解, 即可做一些床上的功能的簡單鍛煉, 如關節屈伸運動、按摩腫痛關節等。

可做山東谷岱峰老人密傳的按摩保健法“床上八段錦”。

(1)幹沐浴(自我按摩):浴手、浴臂、浴頭、浴眼、浴鼻、浴胸、浴膝。

(2)鳴天鼓:用兩手掌心緊緊按住兩耳孔, 兩手中間的食指和無名指輕擊後頭枕骨十到二十次。

(3)旋眼睛:兩眼按正時鐘走勢向上下左右四個方面各旋轉5-6次。

(4)叩齒:上下牙齒互相輕輕碰擊30多次。

(5)鼓頤:閉口咬牙,

口內如含物, 用兩腮和舌做漱口動作30次。 漱口時, 口內多生唾液等唾液滿口時再分三口慢慢依次下嚥。

(6)搓腰眼:先將兩手心搓熱, 然後緊按後腰部稍微用力向下尾閭部上下各20至30次。

(7)揉腹:用兩手心輕輕揉腹, 在臍孔附近自左至右、自右至左做圈狀揉按, 促進腹部血液迴圈。

(8)搓腳心:慢慢搓腳心湧泉穴各80次, 力度自己掌握。

病情捎帶穩定後, 可開始下床活動, 慢步行下床活動, 緩步行走, 又可做“床下六段錦”, 即:用兩手前伸如關門狀;兩手平舉聳肩10次;兩手平側下按;俯身兩手掌向下, 左右交叉向下摸10多次;兩手心向上托動。

10多次;兩手左右交叉向前抓10多次是怎麼回事?

關節腫痛消除後, 必須將功能鍛煉放在恢復關節功能方面, 按照病變關節的生理功能進行鍛煉,

開始時先從被動活動逐步轉為主動活動, 或兩者結合進行, 以主動活動為入促進關節功能恢復。 亦可借助於各種簡單的工具與器械, 如手捏核桃、彈力健身圈鍛煉手指功能;兩手握轉環練習旋轉功能鍛煉手腕功能;腳步踏自行車鍛煉關節;滾圓木、踏空縫紉機以鍛煉踝關節;滑輪拉繩活動鍛煉肩關節等。

2、功能鍛煉的場所、形式與時間。

風濕病人功能鍛煉的場所、形式與時間也應因人因病制宜, 可按《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要求的春三月夜臥早起, 廣步於庭, 被發緩行, 以使志生夏三月夜臥早起, 無厭於日。 秋三月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 冬三月早臥晚起, 必待日光去寒就暖, 無泄皮膚。

輔助治療護理

風濕病是一種比較難治的頑固性疾病, 有時單純服藥治療, 效果尚不夠滿意, 目前有很多研究風濕病的專家主張要用綜合療法, 即用各種輔助性的治療方法與藥物療法結合治療, 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目前常用的輔助療法主要有:傳導熱療法, 礦泉療法, 運動療法, 敷貼療法, 熱熨療法, 外搽療法, 薰蒸療法, 藥液穴位注射, 針灸、推拿、按摩療法及鐳射、微波電療法等。

併發症的護理

風濕病患者在漫長的疾病過程中, 常易合併其它病症, 尤其是在氣候突變或梅雨季節及颱風、暴雨、嚴冬、酷暑時, 更易感受風寒、濕邪及中暑等, 對此應予以重視。 對於合併肺炎、心衰、高燒不退等嚴重併發症時應早上醫院對證治療。

小編總結:以上所述就是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護理措施!!!希望對各位患者朋友及其家屬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