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兒童多動症能治好嗎

兒童多動症是兒童常見病之一, 以男孩多見, 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 多動不寧, 還可伴隨有情緒不穩、易激惹、易衝動等症狀。 十分遺憾的是, 很多家長對兒童多動症的早期症狀並不認識或重視, 所以, 接下來, 大家應該跟小編來說說關於兒童多動症的一些知識。

什麼是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又稱兒童注意障礙多動綜合症, 患此病的孩子智力大多正常, 但行為上缺乏自控力, 不能約束自己, 主要表現為心神不寧, 坐立不安, 或者經常出現手腳和身體不停地運動, 常伴有情緒不穩定, 易激動發怒等症狀, 個別的孩子可有反復的怪動作, 如眨眼皺眉噘嘴等, 此病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學齡前兒童的多動症傾向有哪些表現?

學齡前有多動症傾向的孩子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 有80%到7歲後會發展為多動症, 所以家長要做到早期發現,

早期干預, 這樣孩子今後恢復正常的可能也越大。 有多動症傾向的孩子沒有發病的具體時限, 父母可以通過細心觀察孩子的情況做出判斷:

1、嬰兒期總要媽媽抱, 喜歡哭鬧, 睡覺也總不好好睡, 吃奶時吃吃停停, 沒有規律。

2、3~4歲的時候非常活躍, 在家裡調皮搗蛋, 玩具到處亂扔, 吃飯的時候常常會弄得滿桌子都是飯粒和菜。

3、孩子到了5~6歲, 該上幼稚園了, 可是從來不聽老師講課, 搞小動作, 還會發出各種吸引別人注意的聲音, 如學狗叫等, 而且喜歡招惹別的小朋友。

如果發現孩子的活潑狀況明顯比正常孩子多, 就要引起注意, 但是要正確的區別孩子是活潑還是多動, 如果孩子在家裡很活潑, 但如果有客在時能安靜下來,

或是好動時有目的性, 而不是瞎動, 這屬於正常的活潑。

多動症怎麼治療:

藥物治療。 據研究, 兒童多動症患兒的腦幹網狀結構上行啟動系統內, 可能缺乏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某一種, 故臨床上常用促進這類神經遞質釋放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治療。

這類藥物以利它林為代表, 近期療效十分顯著, 但注意下午4時以後禁服, 星期日、節假日應停藥。 本藥有一定的副作用, 如食欲減退、淡漠、抑鬱, 家長不可自行濫用, 即使專科醫生應用時也必須密切觀察。

行為教育。 從小培養孩子一心不二用的習慣, 如吃飯時不看圖書、不看電視, 做作業時不玩玩具等。 應根據患兒年齡及病情實施注意力集中訓練。

對注意力嚴重不集中者, 開始可讓其每日1-2次定時聽故事, 或讓其自己讀書每次5分鐘, 並逐漸延長時間。 學齡期以後能每次集中注意力聽故事或閱讀45分鐘以上者, 為達到了正常兒童的標準。

對精力過剩的患兒, 可讓其多參加打球、跑步等戶外活動, 不應要求這類兒童變為一個十分文靜溫順的孩子。

家長、教師及同學不要歧視打罵多動症患兒, 更不能侮辱其人格, 損傷其自尊心。 發現其品質中的閃光點, 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但對患兒的打架傷人等攻擊性行為、破壞公物等破壞性行為以及說謊翹課等不端行為, 應像對待正常兒童一樣堅決制止, 不可袒護。

小編提醒大家的是, 家長們需要重視兒童的多動症早期的症狀,

做到及時預防及時治療才好。 由於兒童多動症是由於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聯合作用所致的綜合症, 因此治療應採用相對應的綜合治療手段, 且一定要經過兒童精神病專科醫生的確診後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