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怎么判斷寶寶是否疳積

疳積屬于中醫中的名詞, 主要是孩子脾胃虛弱, 身體機能運轉的不是很好。 由于孩子的年齡小, 健康狀況容易出現問題, 而且疳積是慢性疾病引起的, 作為家長, 肯定就希望孩子一旦有疳積, 能夠及時被發現。 那么, 怎么判斷寶寶是否疳積?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一、疳癥

(1)疳氣:形體略見消瘦, 而色稍萎黃, 食欲不振, 或食多便多, 大便干稀不調, 精神不振, 好發脾氣。 舌苔膩, 脈細滑。 多見于本病之初期。

(2)疳積:形體消瘦明顯, 脘腹脹大, 甚則青筋暴露, 面色萎黃, 毛發稀疏易落, 煩躁。 或見揉眉挖鼻, 吮指磨牙, 食欲減退。 或善食易饑、大便下蟲。 或嗜食生米、泥土等異物。 舌質偏淡, 苔淡黃而膩, 脈濡細而滑。 多見于本病之中期。

(3)干疳:極度消瘦, 皮包骨頭, 呈老人貌, 皮膚干枯有皺紋, 精神萎靡, 啼哭無力, 無淚。 或可見肢體浮腫。 或見紫癜、鼻衄、齒衄等。 舌淡或光紅少津, 脈弱。 多見于本病之晚期。

二、積滯

(1)乳食內積:面黃少華, 煩躁多啼, 夜臥不安, 食欲不振, 腹部脹滿, 大便溏泄酸臭或便秘, 小便短黃或如米泔, 伴有低熱。 舌紅, 苔膩, 脈滑數, 指紋紫滯。

(2)脾虛夾積:面色萎黃, 形體較瘦, 困倦無力, 夜寐不安, 不思乳食, 腹滿喜伏臥, 大便稀糊。 唇舌淡紅,

苔白膩, 脈細而滑, 指紋淡滯。

小兒疳積該怎么治療

一、中醫藥治療

治療應用消乳消食, 導滯和中之法。

方藥可用砂仁3g, 神曲10g, 生麥芽10g, 陳皮6g, 萊菔子6g, 白術6g, 茯苓6g等藥物治療。

中成藥可用化食丸、消乳丸等。

二、治療小兒疳積的常用推拿按摩穴位及手法

推八卦2分鐘, 清胃2分鐘, 清補脾2分鐘, 清補大腸2分鐘, 揉中脘1分鐘, 捏脊一次, 分腹陰陽半分鐘, 揉巨闕2分鐘, 揉足三里1分鐘。

三、小兒疳積推拿按摩隨證配穴

1、傷食

表現:精神煩躁, 夜間不能安睡, 納呆, 腹脹, 腹痛拒按, 或嘔吐食物殘渣, 或大便腥臭, 小便混濁或伴發熱, 苔厚膩, 脈滑數。

治法:消食導滯, 和中健脾。

推拿配穴;揉板門2分鐘, 清大腸2分鐘, 推下七節骨1分鐘, 推下承山1分鐘, 嘔吐者配天柱骨和逆揉巨闕2分鐘。

2、積滯傷脾

表現:精神不振, 煩躁不安, 面色萎黃, 乳食不進或食后即餓, 毛發干枯結穗, 形體消瘦, 頭大頸細, 腹部膨脹(蛤蟆腹), 脂肪消失, 青筋暴露, 苔膩舌質淡, 脈濡細。

治法:益氣健脾, 兼以消積。

推拿配穴:退六腑2分鐘, 摩腹1分鐘, 逆揉天樞1分鐘,

刮四縫1分鐘, 分腹陰陽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