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小心這種傷口也會致殘疾

案例

王先生近日在家慶祝生日, 希望飲點啤酒, 在開瓶時用力過猛, 被鐵皮瓶蓋劃破了手指皮膚約1釐米長。 他覺得是小問題,

塗了點紅藥水, 再用膠布包了一圈了事, 飯後又幫忙洗刷。 晚上入睡時, 他感到傷指疼痛, 發覺食指傷口處紅腫。 次日疼痛加劇, 但因工作忙, 王先生也沒上醫院。 第三天, 因傷口疼得厲害, 他終於去了醫院, 醫生打開膠布, 發現傷口已有黃色液體分泌物, 給予每天換藥及抗生素口服處理, 但腫痛消退不明顯。 傷後第七天, 腫脹的末節手指皮色發紫, 拍X片探查發現末節指骨骨質破壞, 並有壞骨形成, 雖經積極治療, 但傷後兩周因患指末節皮膚壞死、指端血液迴圈障礙而不得不進行截指手術。

手部與外界的接觸最多也最頻繁, 長期暴露於各種潛在的危險中, 從而更易受傷。 創傷的組織可以是皮膚、神經、血管, 也可以是肌腱、骨骼等,

但通常是多種組織的複合傷。 手外傷正由於非常常見, 所以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造成治療上的延誤。 專家提醒, 一處很小的皮膚割傷, 如果處理不當, 可發展為大禍根, 留下終生殘疾。

發生外傷, 正確處理兩大關鍵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教授指出,

發生外傷後, 正確的止血方法和防止感染是兩大關鍵:

1、止血。 一般小傷口通過壓迫即可止血, 只要用棉球或紗布(乾淨的手帕或衛生紙也可)壓在傷口處數分鐘即可。 對於出血量較多的手指外傷, 應該用手壓迫受傷指根部止血, 也可以用橡皮條紮住指根部, 並儘快去醫院。

謹記:要記錄紮住指根的時間, 一小時要放鬆一次, 長時間紮得過緊會使手指缺血甚至壞死。 在手外科, 由於止血帶紮得過緊、時間過長而導致手部局部組織缺血壞死甚至截指的病例不在少數。

2、防止傷口感染。 預防感染很關鍵的一個步驟就是清潔傷口。 顧玉東院士表示, 在控制活躍性出血的條件下, 應當用蒸餾水或礦泉水沖洗傷口,

把傷口中的污染物沖掉, 也可減少污染的微生物。 沒有條件的話也可用自來水沖洗傷口, 儘量減少創面細菌的數量。 “傷口裂開、皮下組織暴露很容易發生微生物污染及繁殖, 最終致傷口感染化膿。 因此, 閉合傷口也是預防感染的最重要措施, 越早閉合傷口, 感染的機會越少。 若傷口大或有異物紮入, 應去醫院處理,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注射TAT(破傷風抗毒素血清)。 ”顧玉東院士說。

需要提醒的是, 手外傷後, 每個人的皮膚癒合週期都差不多, 一周左右即可癒合。 但若傷口感染後, 身體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會長時間不癒合, 甚至出現潰爛。 如果傷口超過7天仍有紅腫刺痛等症狀, 不見好轉, 就要考慮傷口是否已被病原菌感染,

應儘快到正規醫院就醫。

手外傷處理的幾個誤區

手部常常會被一些利器等刺傷或割傷, 此時處理傷口是刻不容緩的, 但許多人常會陷入傷口處理的誤區中——

誤區1:不包紮, 讓傷口自然風乾, 才能更快癒合 ×

傷口癒合需要濕潤的環境,

如果手指破了, 在嚴格消毒的前提下, 最好用紗布覆蓋傷口, 這樣有利於快速癒合。

誤區2:傷口包紮得緊一些, 不容易感染 ×

包紮時要留有一定空隙, 否則會減少傷口接觸氧氣的機會, 使傷口癒合變慢。 此外, 包紮過緊還會阻礙血液迴圈。

誤區3:出血時, 立即用止血粉止血 ×

在家處理傷口, 儘量不要用止血粉, 否則會刺激傷口, 還會蓋住創面, 給醫生的診斷及“二次處理”造成困難, 需要花時間除去止血粉殘留, 患者也會覺得非常疼。 其實, 止血的首要原則, 是在傷口上施壓, 直到不流血為止。

誤區4:每天換藥能好得快些 ×

只要保持傷口清潔, 不需要每天換藥, 可按醫囑3天左右更換一次敷料即可。 如果天天換, 反而會破壞剛剛長好的組織, 加重瘢痕的形成。

誤區5:癒合中的傷口長出一層黃黃的薄膜,用手撕去 ×

其實這層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組織,有助於傷口癒合,除掉會適得其反。

加重瘢痕的形成。

誤區5:癒合中的傷口長出一層黃黃的薄膜,用手撕去 ×

其實這層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組織,有助於傷口癒合,除掉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