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一伸腿膝蓋就咯咯響

關節會發出聲音對人們而言並不陌生, 我們經常在握拳的時候手指關節哢哢作響, 在長時間對著電腦後伸懶腰或者打哈欠的時候, 脖子頸椎也會發出一些聲響, 包括伸腿時膝蓋也會出現“彈響”。 這不是什麼重大疾病, 只是關節之間產生的潤滑液過少, 關節摩擦力變大導致的, 所以不必過於擔心。

一般來說, 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 也不感到疼痛, 不伴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 不需要特別處理, 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 關節活動時, 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 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

在大部分人身上, 這種聲響不明顯, 而在有些人身上則聽起來比較清楚。 特別是那些久坐的人, 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 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 更容易聽到彈響了。 當伴有疼痛或關節活動受限時, 需要到醫院就診, 以確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

像教師、編輯、秘書、電腦錄入員等這些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時常會抱怨頸椎“彈響”, 彈響的出現恰恰在提醒人們不要同一姿勢維持過久, 而要多加鍛煉。 最好15—30分鐘稍微起來活動一下。

事實上, 關節發出的聲音可用麥克風放大並記錄聲波,

多年前, 國內即有醫師研發出關節的聲波記錄儀, 可用於臨床上, 「聽」出膝關節的病變。 關節聲音之大, 有時會嚇人一跳。 最近一些研究有了答案。 原來, 當關節初「動」時, 肌腱的作用力(如拉力等)會瞬間先使關節產生形變, 最多可增大至7%, 形變產生關節腔負壓。 這負壓雖微, 但足以使關節囊凹陷(被吸入), 使溶於滑液內的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 部分氣化成氣泡。 動作將完成之際, 氣泡及滑液受壓縮, 即像開香檳似「叭」 一聲, 把凹陷的關節囊給彈回去, 回復原形, 氣體又再度溶回液中。 也因氣體回溶需要時間, 所以指節響聲雖可周而復始, 卻無法連發。 研究雖指出這些響聲不足以造成軟骨傷害(能量不到可傷害軟骨的15%),
不必為此擔心, 不過另一項長達35年、針對350位長期扳響指節者的追蹤, 卻發現這些人普遍有指節變大、抓握力卻變弱的問題。 由此看來, 樂此不疲的仁兄, 應該有所節制才好。

當然, 除此機轉外, 膝關節、踝關節或背部發出聲音, 也可能是繃緊的肌腱在關節運動時,

先稍有「走」位, 再彈回原位;或是與關節隆突處有較大的磨擦, 而發出響聲, 若未伴隨紅腫熱痛, 一般應無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