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冬至養生:一定要吃什麼?

古有:“鬥指戊, 斯時陰氣始至明, 陽氣之至, 日行南至, 北半球晝最短, 夜最長也。 ”“日短”、“日短至”之說, 這段經文從陰陽學觀點闡述了冬至的到來是陰氣盛極而衰, 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 從天文學角度說明了晝夜長短變化的依據, 明確指出:冬至這一天的白天是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太陽幾乎直射在南回歸線上。 過了冬至後, 隨著太陽直射的北移, 白天的時間漸漸長起來。 俗話說:吃了冬至飯, 一天長一線。 早在漢代曾把冬至作為公定節日, 文武百官皆可放假一天。 在我國臺灣則有“冬至過大年”的說法, 他們把這一天比做過年一樣重要。

每逢“冬至節”家家戶戶搓湯圓, 而且把冬至的湯圓分成紅、白兩種, 按老輩人的說法:不吃金丸(紅湯圓)、銀丸(白湯圓), 不長一歲。 冬至之備受重視, 由此可見一斑。

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 每九天為一個小節, 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 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 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這首歌謠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時間的季節變化, 也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三九是天氣最冷、地面積蓄熱量最少的日子, 所以也有“冷在三九 ”的說法。 在我國長江流域更有:天雖寒, 獨有臘梅來爭妍的迷人景觀。

如此重要的節氣,

我想把養生的重點放在中老年朋友身上, 尤其是中年人, 作為承上啟下的一代, 肩負著社會、家庭的重擔, 加上新世紀的快節奏與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矛盾, 使人經常處於緊張繁忙的狀態之中, 長此以往, 若不注意保養自己, 必然影響身心健康。 《靈樞.天年》雲:“人生……三十歲, 五臟大定, 肌肉堅固, 血脈盛滿, 故好步;四十歲, 五臟六腑十二經脈, 皆大盛以平定, 腠理始疏, 榮華頹落, 發頗斑白, 平盛不搖, 故好坐;五十歲, 肝氣始衰, 肝葉始薄, 膽汁始減, 目始不明”。 寥寥數語概括了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 又指出人到中年是生命歷程的轉捩點, 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 雖然如此並不可怕, 《景嶽全書.中興論》曰:“人于中年左右, 當大為修理一番, 則再振根基,
尚余強半”, 書中告訴我們, 人到中年若能科學地運用養生之道, 調理得當, 是可以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 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