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晚睡成習慣 傷身且傷心

養生講“三分調, 七分養”, 是指人體臟腑失調的時候, 雖然用特別的食品、保健品或藥物進行調養, 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還有七分, 是要通過在日常睡眠、飲食、情志、運動等諸方面養成良好習慣, 使人體儘快恢復平衡並保持平衡。 如果您想臟腑平衡、身心安康, 就必須順應天地自然的規律, “飲食有節, 起居有常, 不妄勞作”, 做到“和於陰陽, 調於四時”, 而能“終其天年, 度百歲乃去”!

一、睡眠的重要性

1. 戰國時名醫文摯對齊威王說, 他的養生之道是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 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能生長, 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

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 人一個晚上不睡覺, 其損失一百天也難以恢復。

2.清代醫家李漁曾指出:“養生之訣, 當以睡眠居先。 睡能還精, 睡能養氣, 睡能健脾益胃, 睡能堅骨強筋。 ”

3, 老百姓常講:“藥補不如食補, 食補不如覺補。 ”人要順應自然的規律, 跟著太陽走, 即天醒我醒, 天睡我睡, 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不要跟太陽對著幹。

二、現代人對睡眠有哪些認識誤區?

大部分人之所以難以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除了一些人本身不良的睡眠習慣以外, 主要是對睡眠存在著許多誤區:

1.有些人認為每天只要睡足七八個小時就行, 因此覺得晚上熬夜也不要緊, 白天補睡就行了。

2.很多人晚睡或者睡眠不好, 只知道第二天會感到精神疲倦,

而不知道對身體有多大傷害。

3.許多人認為失眠、入睡難只是小問題, 吃幾片安眠藥就行了, 不會想到是由於體內臟腑失衡造成的。

4.有些人喜歡夜間看書、寫文章等, 覺得過了23點後安靜, 人也很精神, 效率高。

要想走出以上幾種對睡眠的認識誤區, 首先必須知道不良睡眠習慣對人體的傷害以及何時睡眠有利於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