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嫌棄寶寶拉的“臭臭”,看機智爸媽如何靠它來瞭解寶寶的健康狀況
最近大熱的親子節目《媽媽是超人》大家都有看嗎?, 包文婧在跟女兒獨處過程中真是挑戰重重啊。 自己家的寶寶拉臭了, 一開始她比較不能接受, 相信剛做父母的家長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但是你可別小瞧了寶寶的便便, 它是個聰明的“健康指示器”。 在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 媽媽們千萬要仔細聆聽這“臭臭的語言”。
簡單臭臭的語言你瞭解多少?
1、墨綠色的胎便
胎便是寶寶來到世界上大概6-12個小時後拉出的第一坨便便, 即便他什麼都不吃, 也會排出沒有臭味、狀態粘稠、顏色近墨綠色的胎便。 這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東西, 並且很難洗淨, 有經驗的老人會告訴孩子的父母, 頭幾天一定要包紙尿褲而不是尿布~
2 黃綠色的“青春期”便便
所謂“青春期”便便, 其實也就是便便的過渡時期所呈現的性狀, 這種在“成熟”與“未成熟”之間的便便往往呈黃綠色, 在吃奶後2-3天之後開始進入這一階段。
3、母乳變身金黃色的軟糊便
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纖維素——低聚糖, 因此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硬的情形, 也不會有明顯臭味, 呈金黃色;一般母乳餵養寶的“金黃便”帶有少許酸味且沒有泡沫。 大便的頻次也較為彈性, 少則2-4次, 多則5-8次, 但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 解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相較於食用配方粉的寶寶, 母乳餵養寶大便較稀, 次數較多, 這都是正常現象。
4、配方奶變身土黃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少, 通常會乾燥、粗糙一些, 稍硬如硬膏, 或者也可想像成牙膏。 如果消化沒問題, 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 略帶一些酸臭味, 每天排便1-2次是比較正常的頻次。
各位新手爸媽們, 你們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