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的關節還好嗎?
時至深秋, 天氣轉寒, 不少人的關節炎又犯了, 出現了關節酸脹、晨僵、上下樓梯困難等症狀, 嚴重影響了生活品質。 如何預防、治療關節炎, 也成為大家一直關注的話題。
目前, 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5億人。 在亞洲地區, 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個階段患上關節炎。 中國大陸的關節炎病人有1億以上, 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每年10月份的健康紀念日中, 有一個就是世界關節炎日, 目的就是要提醒人們, 對關節炎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防止致殘。
關節炎和骨關節炎是一回事嗎?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
在數十種關節炎中, 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 據統計, 50歲以上的人群中50%患有骨關節炎, 75歲以上人群中80%患有此病。 其主要病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 多見於中老年人, 女性多於男性, 好發在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及手指關節等部位。
其他關節炎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與感染、自身免疫、生化等諸多因素有關。
關節炎通常是什麼症狀?
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是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
如何治療關節炎?
非藥物治療:是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的基礎, 適用於初次就診、症狀不重的患者。 包括控制體重、適度有氧鍛煉(如騎自行車、游泳、散步, 避免爬樓梯、登山等活動)、關節功能與肌肉力量訓練、物理治療等。
藥物治療:如果非藥物治療症狀緩解不明顯,
手術治療:適用於規範保守治療後症狀仍不改善, 或伴隨下肢畸形的患者。 手術種類很多, 根據患者病變程度、位置以及年齡、身體狀況, 分為游離體摘除術、關節清理術、截骨術、人工關節置換術等。
人工關節能用多少年?
人工關節置換術是用於治療終末期關節炎的治療手段, 包括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KA)、膝關節單間室置換術(UKA)、髕骨關節置換術等(PFJ), 視病變部位、下肢力線畸形程度與手術醫生經驗而定。
總體來講, 大部分人工關節可以使用15-20年以上, 但對個體而言, 取決於假體設計、醫生手術技術以及患者的體重、日常活動和術後康復情況。 當人工關節接近使用壽命, 或出現鬆動、感染、假體周圍骨折等術後併發症時, 需要進行二次手術, 即人工關節翻修術。 隨著患者壽命延長, 人工關節翻修術近年來發展迅速, 患者術後生活品質總體可獲得極大改善。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防關節炎?
骨關節炎患者在生活中應堅持“五不”原則。
(1)體重不要過重:因為過重的體重對關節是額外的壓力與負擔, 特別是負重關節。 當走路或跑步時, 整個膝蓋要承受相當於3~6倍體重的力量, 關節的破壞和疼痛就會加劇。
(2)別總不活動:病情變差時, 許多骨性關節炎患者變得越來越不願意活動, 久而久之肌肉萎縮, 整體的力量、平衡能力和協調性受到影響。 隨著關節的僵硬和不穩定性的增加, 摔倒的風險也會加大。
(3)關節不要受傷:關節損傷會引起進一步的軟骨損傷, 進而導致疼痛加重、關節的靈活性降低, 所以應該避免那些有可能損傷關節的重複動作或者強度太大的動作。
(4)不要忽視疼痛:關節炎病人可能每天都會和疼痛打交道。
(5)不要躲著醫生:許多病人對於骨關節炎似乎有一種誤解, 認為沒有什麼好辦法來控制症狀。 其實如今有許多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案, 這需要患者長期的關注、治療, 而專業醫生的幫助與引導是極為重要的。 所以, 請與醫生建立良好的關係, 共同戰勝疾病。
文/鄭漢龍 楊德金
(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