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刷牙出血是身體在報警

牙齦出血是身體給你的警告。 極少數情況可能是血液性疾病所致, 絕大多數情況是因為牙齦發炎了。 牙齦炎一開始只是輕微的牙齦出血, 如果不進行治療, 會進一步出現牙齒松動, 甚至脫落, 也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會導致“老掉牙”的牙周炎。 牙周病特別是牙周炎還與一系列的全身疾病相關: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早產及低體重兒、骨質疏松、肥胖等。 這可能是大家沒有意識到的。 患有牙周炎時, 會影響全身健康。 全身因素也會影響牙周組織的健康。

血糖控制不好易患牙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是一對“難兄難弟”。

很多糖尿病人常伴有牙齦紅腫出血、牙齒松動, 其實這都是牙周炎的典型表現。 糖尿病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以及愈合能力等, 患者容易發生牙周炎, 而且其發展速度也會比非糖尿病患者快,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尤甚。 有學者提出, 牙周炎也是糖尿病的并發癥之一。

牙周炎的持續存在也會影響糖尿病的治療效果, 導致血糖更難控制。 2009年國際糖尿病學會明確提出, 保持牙周健康和進行牙周疾病的維護治療將有利于減少糖尿病發生的危險, 并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 更應該重視口腔衛生的控制, 定期進行洗牙和必要的齦下刮治, 控制牙周炎癥。 當血糖控制較差(空腹血糖>11.4mmol/L)時,

牙科治療后感染的風險增大, 需要待血糖控制穩定后方可進行常規牙周治療。

備孕別忘做口腔檢查

在大部分人的觀念里, 牙周炎與懷孕二者并不相關。 其實, 牙周炎對孕婦有下列三個方面的影響:

難受孕 患有牙周炎的女性受孕成功的概率更低。

易早產患有嚴重牙周炎的孕婦發生早產低體重兒的概率是牙周健康孕婦的7倍~8倍, 牙周炎越嚴重概率越大。 而且懷孕后, 再進行牙周治療, 也可能早產。

生個孩子壞顆牙由于懷孕期間激素水平的改變, 孕婦更容易出現牙齦出血腫脹, 甚至牙齦瘤, 影響口腔清潔和進食。 一些產婦受傳統陋習影響, 月子期間不刷牙, 等到來看牙醫的時候, 往往可能出現了明顯的牙齦萎縮、牙齒松動,

甚至脫落。

牙病不治“心病”難除

大量科學研究表明, 牙周炎與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和腦中風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相關。 牙周炎患者更容易出現冠狀動脈硬化。 積極進行牙周治療能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存在心臟瓣膜疾病或進行過人工瓣膜置換的患者, 當存在牙源性疾病或者在進行牙科治療后有一定概率出現心內膜炎(治療前可以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 危及生命。 (方廠云)

[責編: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