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也能“聽”出這麼多病,這才是最科學的“讀心術”
什麼時候心跳會加快?
答案可以是緊張的環境、陷入一段戀情。 但你或許不知道, 有時心跳加快還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
人的一生中,
長期心跳快, 血管易受傷
心率通常指正常人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鐘60~100次之間, 低於60次/分稱為心動過緩, 超過100次/分稱為心動過速。 大家平時可通過數脈搏瞭解心跳情況。
能讓心跳加速的原因很多, 生活中常見的因素有:
壓力大。 壓力大會增加清醒、安靜狀態下的心率, 即靜息心率。 情緒激動時, 心跳也會加快。 如果長期因壓力心動過速, 會損害心腦血管健康。
飲食影響。 飽餐, 喝濃茶、咖啡, 以及吸煙、飲酒等可使交感神經興奮, 心跳加快。
體位改變。
以上因素引起的心跳加速通常持續時間較短, 健康人也會出現。
但如果在安靜狀態下, 成年人心率超過100次/分, 並伴有心悸(心慌)、出汗、頭昏、乏力等症狀, 就應當提高警惕, 建議到醫院做個心電圖, 必要時排查以下原因。
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心功能。 甲亢等疾病可導致心跳過快。
感染。 有些感染引起的炎症、發熱等, 也會加快心率。
心臟問題。 房顫、心衰等疾病常表現為心率過快, 應遵醫囑治療。
此外, 服用某些抗生素、麻黃素、平喘藥等藥物期間, 也可能出現心率過快。
由於疾病引起的心動過速, 應明確病因後治療原發病;由藥物引起的則可諮詢醫生或藥師, 必要時調整用藥方案。
心跳長期過快, 某種意義上相當於迅速消耗一生的“心跳總額”。 這可能引起心臟擴大、血糖異常、心力衰竭, 傷害血管健康,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心跳太慢, 要防猝死
心跳太快不好, 太慢了也不行。
生理情況下, 心跳較慢主要和年齡、性別等因素有關。 一般而言, 老年人心跳比年輕人慢;男性的心率比同齡女性慢;運動員的心率較普通人偏慢。
如果心率在40~60次/分之間, 且沒有異常症狀, 一般不必治療。
但如果長期心率過慢, 會導致心臟泵出的血不夠, 導致身體缺血缺氧。 身體為了“自救”, 慌忙中常會選擇代償性心室加快運動來供血, 這反而會造成回血不足, 嚴重時可能導致猝死, 甚至死於睡夢中。
如果心跳特別慢(≤40次/分), 出現頭暈、氣短甚至眼前發黑,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在醫生指導下做心電圖、心臟超聲的檢查, 排除冠心病、心肌病等問題。
如果心率長期少於50次/分, 且有異常症狀, 也建議到醫院做相關檢查, 找到原因。
心跳過緩嚴重者, 應根據具體情況遵醫囑安裝心臟起搏器加快心率。
心髒亂跳, 當心健康隱患
除了跳動快慢, 心跳的節奏一旦出問題, 也可能是疾病徵兆。 這其中有兩種很常見。
早搏
心臟工作時, 如果提前出現一次跳動, 之後停頓一下, 就像是演奏舞曲亂了節奏, 這種情況被稱為早搏。
早搏發生率很高, 除了心臟不好的人, 正常人在精神壓力大、吸煙、酗酒、喝咖啡和濃茶、失眠時, 也可能出現。
早搏常表現為心悸、心臟停跳感、有東西頂撞胸部或咽部產生強烈的撞擊感等。
如果是體檢發現早搏, 本人沒有任何感覺, 次數也不多, 大多不用治。
但如果早搏症狀明顯,動態心電圖顯示每24小時有一兩萬次甚至更多,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間久了還會對心臟結構造成影響,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如果有甲亢、心肌炎等原發病,應積極治療。
房顫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主要表現為心跳不規則。研究顯示,40歲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顫的風險為26%,女性為23%。也就是說,一生中,約1/4的人會發生房顫。
房顫可通過發病時的普通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捕捉並確診。其最常見的症狀是心慌,也有人感覺胸悶、氣短或出汗。有些人無明顯症狀,只在體檢中偶然發現,這類“無症狀性房顫”通常更危險。
引起房顫的原因很多,遺傳、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肌病、甲亢等疾病,大量飲酒、過度勞累、抽煙等都是常見原因。
房顫最嚴重的危害就是導致腦卒中(中風)。研究顯示,房顫患者腦卒中風險增加2~7倍,死亡風險增加約2倍,房顫還會增加心衰的風險。因此,發現房顫,一定要及時治療。
四招幫忙穩住心跳
1每天吃800克新鮮蔬果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吃800克果蔬,防癌護心效果更好。
其中,蘋果、柑橘類水果(柳丁和橘子等)護心效果好,可適當多吃,深綠色葉菜最好每天吃夠250克。
2讓心臟睡好覺
適中的睡眠時間與合理飲食、運動一樣,能為機體適度“充電”,減少心血管病風險。
建議每天睡眠7小時左右,睡太多太少都對心臟不利。睡眠前應關閉無線網和手機,不要喝太多水,以免頻繁起夜。
3適量運動
適當運動有助護心,但太逞強反而會傷害心臟。
研究發現,長期劇烈運動者,房顫發病率增加5.5倍,而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能減少心律失常發作。應本著“量力而動”的原則,不可勉強運動或活動過量。
中老年人可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較柔和的運動。三高人群一定要適度運動,如果平時心率正常,但運動結束後5分鐘還不能恢復至100次/分以下,通常認為屬於強度過大,應諮詢醫生後調整。
4定期體檢
很多心跳異常者沒有心慌、胸悶等典型症狀,只在體檢時發現。建議大家定期體檢,有心臟病家族史者平常應關注脈搏、心率變化,發現明顯異常及時就診。
心跳安穩,健康才更有保證,內心也會更加平靜。希望你的心能維持最健康的節奏,帶動全身陪你走向更健康的人生。▲
本期編輯:張瑾 美編:靳豐華
但如果早搏症狀明顯,動態心電圖顯示每24小時有一兩萬次甚至更多,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間久了還會對心臟結構造成影響,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如果有甲亢、心肌炎等原發病,應積極治療。
房顫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主要表現為心跳不規則。研究顯示,40歲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顫的風險為26%,女性為23%。也就是說,一生中,約1/4的人會發生房顫。
房顫可通過發病時的普通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捕捉並確診。其最常見的症狀是心慌,也有人感覺胸悶、氣短或出汗。有些人無明顯症狀,只在體檢中偶然發現,這類“無症狀性房顫”通常更危險。
引起房顫的原因很多,遺傳、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肌病、甲亢等疾病,大量飲酒、過度勞累、抽煙等都是常見原因。
房顫最嚴重的危害就是導致腦卒中(中風)。研究顯示,房顫患者腦卒中風險增加2~7倍,死亡風險增加約2倍,房顫還會增加心衰的風險。因此,發現房顫,一定要及時治療。
四招幫忙穩住心跳
1每天吃800克新鮮蔬果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吃800克果蔬,防癌護心效果更好。
其中,蘋果、柑橘類水果(柳丁和橘子等)護心效果好,可適當多吃,深綠色葉菜最好每天吃夠250克。
2讓心臟睡好覺
適中的睡眠時間與合理飲食、運動一樣,能為機體適度“充電”,減少心血管病風險。
建議每天睡眠7小時左右,睡太多太少都對心臟不利。睡眠前應關閉無線網和手機,不要喝太多水,以免頻繁起夜。
3適量運動
適當運動有助護心,但太逞強反而會傷害心臟。
研究發現,長期劇烈運動者,房顫發病率增加5.5倍,而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能減少心律失常發作。應本著“量力而動”的原則,不可勉強運動或活動過量。
中老年人可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較柔和的運動。三高人群一定要適度運動,如果平時心率正常,但運動結束後5分鐘還不能恢復至100次/分以下,通常認為屬於強度過大,應諮詢醫生後調整。
4定期體檢
很多心跳異常者沒有心慌、胸悶等典型症狀,只在體檢時發現。建議大家定期體檢,有心臟病家族史者平常應關注脈搏、心率變化,發現明顯異常及時就診。
心跳安穩,健康才更有保證,內心也會更加平靜。希望你的心能維持最健康的節奏,帶動全身陪你走向更健康的人生。▲
本期編輯:張瑾 美編:靳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