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氯化鉀靜推的後果是什麼?

靜點大家都瞭解, 比較常見, 就是靜脈點滴, 也就是感冒時的輸液, 靜推大家可能就不太清楚是什麼意思了, 靜推是靜脈注射, 就是把藥物直接用注射器推注注射到血管裡兩者都是往血管裡注射藥物, 但是靜點一般注射的藥物較多, 用時間較長, 靜推相反。 有的藥物適合靜推, 有的則不能, 氯化鉀就是這樣的, 那麼, 氯化鉀靜推的後果是什麼呢?

氯化鉀注射液:1)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低鉀血症, 如進食不足、嘔吐、嚴重腹瀉、應用排鉀性利尿藥、低鉀性家族週期性麻痹、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和補充高滲葡萄糖後引起的低鉀血症等。

(2) 預防低鉀血症, 當患者存在失鉀情況, 尤其是如果發生低鉀血症對患者危害較大時(如使用洋地黃類藥物的患者), 需預防性補充鉀鹽, 如進食很少、嚴重或慢性腹瀉、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失鉀性腎病、Bartter綜合征等。

氯化鉀過量則會有許多不良反應:

1.靜滴過量時, 可出現疲乏、肌張力減低、反射消失、周圍迴圈衰竭、心率減慢, 甚至心 髒停搏等不良反應。

2.腎功能嚴重減退者而尿少時慎用, 無尿或血鉀過高時忌用。

3.脫水病例一般先給不含鉀的液體(也可給複方氯化鉀液, 因其含鉀濃度低, 不致引起高鉀血症), 等排尿後再補鉀。

4.靜滴時, 速度宜慢, 濃度不可太高(一般不超過0.2%-0.4%, 治療心律失常時可加至0.6%-0.7%), 否則不僅引起局部劇痛, 還可導致心臟停搏。 5.口服本品溶液或無糖衣片, 對胃腸道有較強的刺激性, 部分病人難以耐受。 當病人服後出現腹部不適、疼痛等症狀時, 應加警惕。 因服用氯化鉀片等製劑時, 有造成胃腸潰瘍、壞死或狹窄等併發症的可能, 宜採用本品的10%水溶液稀釋於飲料中,

在餐後服用, 以減少刺激性。 如有緩釋氯化鉀片, 則更好。

鉀是心肌細胞內主要陽離子, 心肌細胞內缺鉀易引起異位節律, 如果血鉀濃度增高, 則可降低心的自律性、興奮性、傳導性及收縮性。 如果採用靜脈推注氯化鉀, 可以使血鉀濃度徒增, 可引起心臟停止跳動。

補鉀的原則是不宜使用濃度過高的, 一般來說是使用百分之零點一五到零點三的, 滴的時候也不能太快, 不然會讓心臟承受不了, 一般在一分鐘四十滴左右, 補的時候不能一次補充太多, 一天一克就可以了。 如果患者朋友無尿的話是不宜補鉀的, 最好是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