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恐懼症的表現

文章導讀

恐懼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性疾病, 恐懼症的表現主要是對某些物體, 某些動物, 甚至是某些特定的環境, 或者是與某些人交往的時候, 從心裡面產生的恐懼心理, 甚至導致心跳加速, 噁心, 頭暈等。 這個疾病對於患者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 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正常的與人交際等, 因此及時治療是很關鍵的。

恐懼症的表現是非常明顯的, 一般很容易發現, 有些人對於密密麻麻的圖案都覺得毛骨悚然, 有些對於黑暗的環境感到害怕, 容易是在電梯的轎廂裡, 容易出現出汗, 呼吸困難等症狀, 這些都是由於心理恐懼而導致的。

恐懼症的表現

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 是指患者對外界某些處境、物體、或與人交往時, 產生異乎尋常的恐懼與緊張不安, 可致臉紅、氣促、出汗、心悸、血壓變化、噁心、無力甚至昏厥等症狀, 因而出現回避反應。

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 但仍反復出現, 難以控制, 於是極力避免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 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 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

疾病分類:根據恐懼的物件恐懼症大致分為三類:廣場恐懼症、社交恐懼症、特定恐懼。

發病原因:目前恐懼症的病因尚不明確。 研究表明, 可能與遺傳因素、素質因素、生理因素, 心理, 社會因素等有關係。

1、遺傳因素 廣場恐懼症具有家族遺傳傾向, 尤其影響到女性親屬。 有研究表明, 同卵雙生子比異卵雙生子的恐懼同患率更高。 某些特定的恐懼症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如血液和注射恐懼。

2、素質因素 前人認為患者病前性格多為膽小、羞怯、被動、依賴、高度內向, 容易焦慮、恐懼,

並有強迫傾向等。 如果自小就受到母親過多的保護, 成人之後, 也容易發生恐懼症。

3、生理因素 有人發現恐懼症患者的神經系統的驚醒水準增高, 這種人很敏感、警覺, 處於過度覺醒狀態。 其體內交感神經興奮佔優勢, 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的分泌增加。 但這種生理狀態與恐懼症的因果關係尚難分清。

4、心理社會因素患者在首次發病前可能會有某種精神刺激因素, 資料表明有近三分之二的患者都主動地追溯到與其發病有關的某一事件。

疾病治療:恐懼症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行為治療、藥物治療和其他治療。

行為治療

許多患者在疾病過程中已經學會如何回避令他們產生恐懼的對象和場所而不影響他們的日常社會功能。

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懼症的首選方法。 系統脫敏;療法、暴露衝擊療法對恐懼症效果良好。 基本原則一是消除恐懼物件與焦慮障礙反應的條件性聯繫;二是對抗回避反應。 但行為只強調可觀察到的行為動作, 是治表未治本, 療效是否持久, 結論不一。

藥物治療

嚴格地說並無一種消除恐懼情緒的藥物, 對單純恐懼一般沒有效果, 但可用苯二氮卓藥物來暫時緩解單純恐懼, 例如飛行恐怖。 合用普萘洛爾為代表的β受體阻斷劑對恐懼症的軀體症狀效果很好, 能減輕或者消除自主神經反應, 如心悸、氣促、出汗等, 降低警醒水準。 SSRI類如帕羅西汀、舍曲林等治療社交焦慮障礙有效, 但藥物的不良反應限制了應用。

其他治療:如氣功、鬆弛療法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疾病預後

多數恐懼症患者病程遷延, 有慢性化趨勢, 病程越長預後越差。 兒童期起病、單一恐懼者預後較好, 恐懼對象廣泛的恐懼症預後較差。 如兒童期起病者, 五年以後基本恢復或明顯緩解;社交恐懼症病程已持續一年以上者, 如不經治療, 以後五年內的變化不會很大, 但在更長的時間以後會漸漸有些改善, 場所恐懼症亦如此。

相信大家對於恐懼症的表現, 已經瞭解清楚了。 其實引起恐懼症的病因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包括了遺傳因素, 心理因素, 社會因素等, 但是及時發現和治療, 是能夠擺脫這個疾病的。 而治療的方法比較多的, 包括了藥物治療, 行為治療和其他治療等,

因此大家要及時治療, 防止疾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