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 高明的育兒方式
目錄:
第一章:傾聽 是一種高尚的教育
第二章:好性格甚於小聰明
第三章:怎樣讓孩子富有藝術氣息
第四章:父母為何打孩子屁股
傾聽 是一種高尚的教育
周日, 去朋友家小坐, 見朋友正蹲坐在8歲的小女兒園園面前, 耐心地聽她講著什麼。
過了好一會兒, 朋友才抽出身來招待我。 我問她們母女倆剛才在聊什麼, 朋友說, 她在聽女兒聊交友的事。 原來園園剛剛轉學到一所新學校, 乍到新班級, 在交友方面她有些不知所措。 朋友細緻地向女兒瞭解了班裡的情況, 然後又聽了女兒關於交友的想法。 最後, 她才給女兒提出了交友的“建設性意見”。 末了, 朋友深有感慨地說:現在的小孩子都很有思想, 辦事都有自己的“套路”, 父母若是不瞭解他們的“套路”而瞎指揮, 肯定會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該不好還會傷了孩子。
我很讚賞朋友的這種教育方法。 從中, 我也悟出了一個道理:傾聽,
![](http://www.iyangsheng.com/dzbj/20120919/‘http://www.iyangsheng.com/getImage/201209191723285373.jpg‘)
現代孩子的心靈世界很廣闊, 他們的內心需要也多種多樣。 作為父母, 必須蹲下身去, 多與孩子促膝談心, 傾聽他們的內心呼喚。 只有這樣, 孩子才能拿父母當朋友, 心裡產生親近感, 在心理上接受父母, 進而樂於對父母講真話、講實話。
好性格甚於小聰明
我家小女雖很聰明, 但生性內向膽小。 我們總是找機會鍛煉她。 比如出去遊玩時, 遇到小山坡她不敢下, 我們就不理她, 徑直朝前走, 她一邊哭一邊竟飛快地跑下了山坡。 以後就再也不怕了。 有時吵著要吃零食, 可以, 但得自己去買, 開始時她寧願不吃也不敢去買, 經我們再三鼓勵, 她終於拿著錢自己買去了, 但是聲音小得象蚊子叫。 經過幾次鍛煉, 現在她能主動要求去買零食了。
![](http://www.iyangsheng.com/dzbj/20120919/‘http://www.iyangsheng.com/getImage/201209191723285374.jpg‘)
對於孩子的內向、膽怯, 千萬不要責備, 這樣只能讓孩子內心痛苦, 使她喪失自信心。 應該多給孩子打氣, 讓她明白自己一定能行。 女兒剛上幼稚園時, 十分內向, 老師見她膽小, 沒打算讓她跳舞, 我們去找老師, 要求給她一個鍛煉的機會, 又鼓勵她說:你一定會跳得很好的。 後來, 她不僅跳了舞, 而且第一次在社會集體生活中扮演一個角色,
![](http://www.iyangsheng.com/dzbj/20120919/‘http://www.iyangsheng.com/getImage/201209191723285375.jpg‘)
做父母的不能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一副過份憐愛的樣子, 該“狠心”的時候就狠心, 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意志力很有好處。
怎樣讓孩子富有藝術氣息
有一位作家曾說過:如果把一個人比作一棵樹, 他或她身上的藝術氣息就如同枝幹上那些花和葉的色彩。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儘早成為一個富有藝術氣息的人呢?
一、關注孩子的興趣, 及時發現孩子的藝術天賦。 孩子的藝術天賦表現在他們的興趣之中, 孩子對某一項藝術活動表現出強烈的、不可遏制的興趣, 很可能表明他具有這方面的天賦。
![](http://www.iyangsheng.com/dzbj/20120919/‘http://www.iyangsheng.com/getImage/201209191723285376.jpg‘)
二、抓住機會,及時鼓勵指導孩子。日本幼稚教育家井深大先生指出:人的腦細胞網路是由於出生以後受到刺激,逐步發展與完善的,人從生下來就具有各種細胞,其功能起初是潛在的。如果不適當地給予刺激,它們便不能分裂增殖,發揮作用。因此,家長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充滿藝術氣息,就要適時地對孩子進行藝術刺激,比如,將居室裝扮的藝術化一些,多帶孩子參加藝術展覽等。
三、讓孩子體會到進步的樂趣,切忌嘲笑孩子的努力。在培養孩子的藝術興趣時,家長要隨時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對孩子哪怕是一點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高度讚賞,即使孩子提出大人不屑一顧的問題,家長也要表示關心,承認孩子付出的努力。
![](http://www.iyangsheng.com/dzbj/20120919/‘http://www.iyangsheng.com/getImage/201209191723285377.jpg‘)
四、遵循教育規律,切不可急於求成。家長應該讓孩子自發地對藝術產生興趣,急於訓練孩子會打亂孩子興趣愛好的臨界期,使孩子永遠地失去某種能力發展的可能。
父母為何打孩子屁股
小時候,我們都被父母打過屁股,可能當時都懷有些許的怨恨,認為父母不夠愛我們。事實上,當我們長大成人,為人父母後,才真正體會到父母的愛——即便是打屁股,也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父母為什麼要打孩子呢?當父母決定打孩子時,肯定是孩子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必須以這樣一種嚴厲的方式,來告誡孩子,讓孩子記住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打絕對不是目的,也屬迫不得已。因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義務,更是父母的責任。常言說,打在孩子身,痛在父母心。每打孩子一下,父母的心就會難受一次。但為了糾正孩子的錯誤,規範孩子的行為,讓孩子健康地成長,父母又不得不忍痛作出這種無奈之舉。
![](http://www.iyangsheng.com/dzbj/20120919/‘http://www.iyangsheng.com/getImage/201209191723285378.jpg‘)
父母為什麼要選擇打屁股呢?是打屁股順手,還是屁股天生就不討人喜歡?恐怕這些都不是。要說順手,或許打腦袋和臉更方便,要說讓人討厭,或許嘴要排在第一位。父母選擇打孩子的屁股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腦袋是人體的重要部位,稍有失手,可能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要是留下個什麼殘疾或後遺症,父母豈不要抱恨終生。父母選擇打屁股是因為屁股上的肉多,不容易傷到筋骨。這樣,既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又不會傷著孩子,可謂用心良苦。
父母對孩子的愛,完全到了忘我的境界,如果需要,哪怕為孩子獻出自己的生命,也再所不惜。我曾親眼見過一位母親,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她毫不猶豫地捐出了自己寶貴的器官。我也曾見過一位父親,為了給孩子交上大學的學費,他不顧自身安危,悄悄地跑到黑煤礦裡去挖煤。父母沒有欠孩子的帳,卻心甘情願地讓孩子一輩子索取。
從打屁股這樣一個細節,我們可以窺見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即便自己發怒,教訓孩子,也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這便是父母,這便是親情。
結語:雖然說教育孩子每個父母的方法可能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總體的原則都應該是不違背孩子的天性的。(文章原載于《大眾健康》,刊期:2012.06,作者:劉鍇,張勇強,張冬梅,周禮,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二、抓住機會,及時鼓勵指導孩子。日本幼稚教育家井深大先生指出:人的腦細胞網路是由於出生以後受到刺激,逐步發展與完善的,人從生下來就具有各種細胞,其功能起初是潛在的。如果不適當地給予刺激,它們便不能分裂增殖,發揮作用。因此,家長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充滿藝術氣息,就要適時地對孩子進行藝術刺激,比如,將居室裝扮的藝術化一些,多帶孩子參加藝術展覽等。
三、讓孩子體會到進步的樂趣,切忌嘲笑孩子的努力。在培養孩子的藝術興趣時,家長要隨時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對孩子哪怕是一點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高度讚賞,即使孩子提出大人不屑一顧的問題,家長也要表示關心,承認孩子付出的努力。
![](http://www.iyangsheng.com/dzbj/20120919/‘http://www.iyangsheng.com/getImage/201209191723285377.jpg‘)
四、遵循教育規律,切不可急於求成。家長應該讓孩子自發地對藝術產生興趣,急於訓練孩子會打亂孩子興趣愛好的臨界期,使孩子永遠地失去某種能力發展的可能。
父母為何打孩子屁股
小時候,我們都被父母打過屁股,可能當時都懷有些許的怨恨,認為父母不夠愛我們。事實上,當我們長大成人,為人父母後,才真正體會到父母的愛——即便是打屁股,也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父母為什麼要打孩子呢?當父母決定打孩子時,肯定是孩子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必須以這樣一種嚴厲的方式,來告誡孩子,讓孩子記住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打絕對不是目的,也屬迫不得已。因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義務,更是父母的責任。常言說,打在孩子身,痛在父母心。每打孩子一下,父母的心就會難受一次。但為了糾正孩子的錯誤,規範孩子的行為,讓孩子健康地成長,父母又不得不忍痛作出這種無奈之舉。
![](http://www.iyangsheng.com/dzbj/20120919/‘http://www.iyangsheng.com/getImage/201209191723285378.jpg‘)
父母為什麼要選擇打屁股呢?是打屁股順手,還是屁股天生就不討人喜歡?恐怕這些都不是。要說順手,或許打腦袋和臉更方便,要說讓人討厭,或許嘴要排在第一位。父母選擇打孩子的屁股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腦袋是人體的重要部位,稍有失手,可能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要是留下個什麼殘疾或後遺症,父母豈不要抱恨終生。父母選擇打屁股是因為屁股上的肉多,不容易傷到筋骨。這樣,既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又不會傷著孩子,可謂用心良苦。
父母對孩子的愛,完全到了忘我的境界,如果需要,哪怕為孩子獻出自己的生命,也再所不惜。我曾親眼見過一位母親,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她毫不猶豫地捐出了自己寶貴的器官。我也曾見過一位父親,為了給孩子交上大學的學費,他不顧自身安危,悄悄地跑到黑煤礦裡去挖煤。父母沒有欠孩子的帳,卻心甘情願地讓孩子一輩子索取。
從打屁股這樣一個細節,我們可以窺見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即便自己發怒,教訓孩子,也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這便是父母,這便是親情。
結語:雖然說教育孩子每個父母的方法可能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總體的原則都應該是不違背孩子的天性的。(文章原載于《大眾健康》,刊期:2012.06,作者:劉鍇,張勇強,張冬梅,周禮,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