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方兒茶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Fānɡ ér Chá

【別名】棕兒茶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兒茶鉤藤帶葉嫩枝煎汁濃縮而成的幹浸膏。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ncaria gambier Roxb.

【原形態】兒茶鉤藤, 常綠藤本。 樹皮棕色, 具對生枝。 葉對生;葉柄長約1cm;葉卵圓形或長方橢圓形, 長達9cm, 寬達5cm, 先端漸尖, 基部圓形, 除下麵葉脈略被毛外, 兩面均無毛。 花多數集成圓頭狀花序;總花梗長2.5-4cm;上部有小而輪生的總苞片4;花淡粉紅色, 直徑5-7mm;花萼先端5裂;花冠碟形, 花冠筒細長, 裂片5, 倒卵形;雄蕊5, 著生於花冠筒喉部;雌蕊1, 子房下位, 2室, 外被短柔毛。 蒴果細長, 略呈棱形, 棕色, 先端有宿存萼片, 具短梗。

種子線形, 多數。

【生境分佈】產印度、斯里蘭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呈方塊狀, 每邊長約2cm, 各邊均凹縮, 棱角多偏斜;表面棕色或暗棕色(故又稱棕兒茶), 多平坦, 無光澤, 偶見裂紋。 質堅實或較疏脆, 斷面淺棕色或淺棕紅色。 氣微, 味苦、澀。 以黑棕色、稍粘、苦澀味濃者為佳。

【化學成份】葉、根浸膏含生物鹼類:兒茶鉤藤堿(roxburgh-ine)A、B、C、D、E, 鉤藤堿(rhynchophyline).異鉤藤堿(isorhyn-chophylline), 圓葉帽柱木堿(rotundifoline), 二氫柯捕因堿(dihydro-corynantheine), 棕兒茶鹼(gambirine), 棕兒茶定堿(gambirdine)和異棕兒茶定堿(isogambiirdane)。 還含鞣質類成分:右旋和消旋兒茶精(catechin), 兒茶鞣酸(catechu-tannic acld), 棕幾茶螢光素(gambirfluorescein), 槲皮素(quercetin), 沒食子酸(gallic acld), 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 焦性兒茶酚(catecbol), 兒茶紅(catechu-red), 表沒食子兒茶精(epigallocatechin)。

【藥理作用】本品含多量鞣質, 故可作收斂劑。 其中所含的兒茶鞣質給小鼠口服或注射,

能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如預先使豚鼠缺乏維生素c, 則加用兒茶鞣質可增進該維生素的吸收。 據報導, 兒茶精也有此作用。 兒茶鞣質還能抑制大鼠實驗性膀胱結石的形成, 研究認為這可能與降低大鼠尿液pH有關。 d-兒茶精可使離體兔耳血管收縮, 對離體蟾蜍心肌的收縮幅度表現為先抑制後興奮;能增強酪氨酸酶的活性, 抑制酪氨酸脫羧酶的活性, 因而使體內腎上腺素含量降低, 該作用可能與降壓有關。 d-兒茶精還能抑制組胺脫羧酶的活性(對組胺酶則無影響), 抑制透明質酸酶和膽鹼乙酞化酶(對膽鹼酯酶無影響)。 對多種器官如大鼠的心、腦、肝、腎, 豬主動脈和心肌的氧攝取具有抑制作用。 此外, 還能使家兔血糖降低,
延緩羊毛脂所致的血清膽甾醇水準的升高。 大鼠口服含兒茶鞣質3%-5%的飼料1個月無死亡;小鼠靜脈注射200-300mg/kg則可致死;其代謝產物焦兒茶精的毒性較大;沒食子酚鞣質毒性遠較兒茶鞣質為大, 亦無上述治療作用。 給貓與大鼠口服焦性兒茶酚50mg/kg, 可引起驚厥, 進而導致麻痹, 48小時內死於呼吸及迴圈衰竭;每日口服30mg/kg則引起貧血、黃疸、腎實質損害, 數星期內死亡, 並有明顯的高血糖。 d-兒茶精的藥理作用請參見本書孩兒茶條。

【鑒別】1.取本品粉末約0.1g, 加乙醇5ml溶解, 濾過, 濾液加氫氧化鈉試液3-5滴, 再加石油醚5ml, 振搖, 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 石油醚層顯亮綠色螢光。 (檢查兒茶螢光素)2.取本品粉末約0.1g, 加水10ml溶解, 濾過。 取濾液10m1.加飽和澳水約5滴, 立即產生黃白色沉澱。

(檢查鞍質)3.取本品粉末約0.1g, 加水10ml溶解, 濾過。 濾液加三氯化鐵試液1-2滴, 溶液呈墨綠色。 (檢查兒茶素)4.取火柴杆一端插入本品水浸液中, 使輕微著色, 幹後, 再浸人鹽酸中立即取出, 置火焰附近烘之, 杆上即顯深紅色。 (檢查兒茶素)5.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 加甲醇10ml溶解, 濾過, 濾液作供試品液, 另以兒茶素作對照品。 分別點樣於0.5%CMC矽膠G薄板上, 以氯仿-甲醇-甲酸(8:2:0.08)展開16cm, 噴以1%鹽酸的0.05%對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 顯相同的紫色斑點。

【炮製】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用時打碎或研成細粉。 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鑒別項。 貯乾燥容器內, 置陰涼乾燥處, 防潮。

【性味】苦;澀;涼

【功能主治】收濕斂瘡;止血定痛;清熱化痰。

主瘡瘍久潰不斂;濕瘡流水;牙疳;口瘡;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血崩;外傷出血;痔瘡癰腫;痰熱咳嗽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研末撤或調敷。 內服:煎湯(包煎), 1-3g;或入丸、散。 本品功用與孩兒茶相同, 請參見孩兒茶條。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