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歡用棉花棒挖耳朵 專家這麼說……
相信很多人在游泳完或沐浴後, 有順手拿棉花棒清潔耳朵的習慣, 舒服地掏耳朵的同時, 掏出的耳垢當下或許有種滿滿成就感。
為什麽用棉花棒清耳朵很危險呢?牛津大學耳鼻喉科教授Martin Burton提醒大眾, 這個動作有可能傷害敏感的耳道皮膚, 而使用棉花棒來來回回地掏耳朵, 反而容易將耳垢更深入地推入耳內, 堆積過多耳垢會阻塞耳道, 不但容易造成耳鳴、影響聽力, 也有可能帶來外耳道的黴菌、細菌與病毒, 進而引起耳朵的感染與疼痛, 若將棉花棒再推得更深入, 甚至可能造成耳膜的破損!
這點, 在年齡較小的嬰幼兒, 或兒童階段, 家長自行以棉花棒幫嬰幼兒挖耳屎的動作, 同樣被小兒科醫生禁止。 因為幼兒耳道未發育完成前, 更加窄淺, 即便選用幼兒專用的細小棉花棒, 棉花棒頭一旦進入耳道, 未必能進行“挖”這個動作, 反而將耳道所有耳垢壓擠推進耳道深處, 引發不適與發炎。
此外, 在掏耳朵時, 儘管會在棉花棒上看到沾有耳垢的殘餘痕跡的小小成就感,
耳垢是由耳內的腺體所自然分泌出的蠟狀物質, 對耳朵有保護的作用, 它的成分能產生抗菌的環境, 避免細菌與黴菌感染, 並隔絕污垢、塵埃或小昆蟲進入耳膜, 同時還有滋潤效果, 避免耳道過於乾燥。
由於耳垢帶有滋潤的作用, 掏耳朵使耳垢變太少後, 耳朵也會因此變得又幹又癢, 有些人便誤以為需要再使用棉花棒清耳朵、舒緩這種搔癢不適感, 這樣的錯誤認知反而使他們陷入了惡性循環。
事實上, 耳朵有自我清潔的功能, 外耳道會將耳垢往外輸送, 多餘的耳垢會經由咀嚼、說話等張嘴運動自動剝落、排出耳外, 洗澡時也會被自然清走, 我們其實不需要多此一舉地挖耳朵干擾這個清潔過程, 頂多在淋浴時用溫水與肥皂稍微清一下耳朵, 再使用毛巾將水分細心地吸出即可。
雖然一般人不需要特別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