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 不同炮製法的效用
炒法
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 置加熱容器內用不同的火力連續加熱, 並不斷攪拌翻動至一定程度的炮製方法。 又分清炒和加輔料炒兩大類。
①清炒法。 即不加輔料的炒法。 根據火力大小又分炒黃、炒焦、炒炭三種。
炒黃 是將藥物置於加熱容器內, 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黃色, 或較原色加深, 或發泡鼓起, 或種皮爆烈並透出固有的氣味。
炒焦 是將藥物置加熱容器內, 用中火或武火加熱, 不斷攪拌翻動, 炒至藥物表面呈焦黃色或焦褐色, 並有焦香氣味。
炒炭 是將藥物置加熱容器內, 用武火或中火加熱,
主要目的是增強療效, 緩和藥性、降低毒性。
②加輔料炒法。 將某種輔料放入鍋內加熱至規定程度, 並投入藥物共同拌炒的方法。 根據所加輔料的不同, 可分為麩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
麩炒即藥物與麥麩同炒。 主要目的是增強療效。
米炒即藥物與米同炒。 主要目的是增強藥物健脾止瀉的作用。
土炒即藥物與灶心土同炒。 主要目的是增強健脾止瀉的作用。
砂炒即藥物與砂同炒。 主要目的是利於調劑和製劑。
蛤粉炒即藥物與蛤粉同炒。 主要目的是使藥物質地酥脆, 便於調劑和製劑。
滑石粉炒即藥物與滑石粉同炒。 主要目的是使藥材松泡酥脆, 便於煎煮和粉碎,
炙法
①酒炙法。 即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一定量的酒拌炒。 酒炙的目的是因酒能行藥勢, 可改變藥性, 引藥上行。
②醋炙法。 即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一定量米醋拌炒。 醋炙的目的是引藥入肝, 增強活血化瘀及舒肝止痛的作用
③鹽炙法。 即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一定數量食鹽的水溶液拌炒。 鹽炙的目的是引藥下行入腎, 增強療效。
④薑炙法。 即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一定量薑汁拌炒或煮制, 薑炙的目的是制其寒性, 增強止嘔作用。
⑤蜜炙法。 即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一定量的煉蜜拌炒。 蜜炙的目的是增強療效。
煆法
①明煆法。 即將藥物直接放於爐火上或裝入適當耐火容器內進行高溫煆燒。
②煆淬法。 即將藥物按明煆法煆燒至紅透, 趁熱投入一定量的淬液或冷水中, 驟然冷卻, 使之酥脆。 煆淬的目的是改變藥物的理化性質, 增強療效, 減少副作用, 利於煎出有效成分
③煆悶法。 即藥物在高溫缺氧條件下煆燒成炭, 又稱密閉煆、暗煆、扣鍋煆。 目的是增強止血作用。
蒸煮法
①蒸法。 即將淨選後的藥物加輔料(酒、醋等)或不加輔料裝入蒸制容器內隔水加熱至一定程度。 目的是改變藥物性能, 擴大使用範圍。
②煮法。 即將藥物加入輔料或不加輔料放入鍋中(固體輔料需先搗碎), 加適量清水同煮。 目的是消除或降低藥物的毒性。
③水燙法。 即將淨選後的藥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暫時間後取出分離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