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艾灸是怎么防病的

艾灸, 又稱灸療或灸法, 是用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 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 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

艾灸的原料是艾草, 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 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 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 可驅蚊蠅、蟲蟻, 凈化空氣。 中醫學上以艾入藥, 有消腫活血、祛寒濕等功能。 艾草長于山陽, 是一種純陽植物, 加上點燃后火力的具有物理作用, 中醫認為艾灸是補充人體陽氣最好的方法。

艾灸是用易燃的艾絨在體表經穴或患病部位進行燒灼、熏烤,

借助藥物溫熱的刺激, 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溫熱刺激, 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作用而達到防病治病和養生。 清代針灸學家吳亦鼎在《神灸經綸》中說:“夫灸取于火, 以火性熱而至速, 體柔而用剛, 能消陰翳, 走而不守, 善入臟腑, 取艾之辛香作炷, 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 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簡要地說明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和效果。

總結古往今來的實踐經驗, 艾灸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 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于氣血的作用, 氣行則血行, 氣止則血止, 血氣在經脈中流行, 完全是由于“氣”的推送。 各種原因, 如“寒則氣收, 熱則氣疾”等, 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

變生百病。 艾灸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 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 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 可以溫經散寒, 加強機體氣血運行, 達到臨床治療目的。 所以艾灸可用于血寒運行不暢, 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 效果甚為顯著。

其二, 行氣通絡。 經絡分布于人體各部, 內聯臟腑, 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 正常的機體, 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 循序運行, 如果由于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 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 經絡受阻, 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癥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 此時, 灸治一定的穴位, 可以起到調和氣血, 疏通經絡, 平衡機能的作用, 臨床上可用于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癥、扭挫傷等, 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其三, 扶陽固脫。 人生賴陽氣為根本, 得其所則人壽, 失其所則人夭, 故陽病則陰盛, 陰盛則為寒、為厥, 或元氣虛陷, 脈微欲脫。 凡大病危疾, 陽氣衰微, 陰陽離決等癥, 用大炷重灸, 能祛除陰寒, 回陽救脫。 此為其他穴位刺激療法所不及。

其四, 升陽舉陷。 由于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 氣虛下陷, 出現脫肛、陰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 灸療可以起到益氣溫陽, 升陽舉陷, 安胎固經等作用, 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 如脫肛、陰挺、久泄等病, 可用灸百會穴來提升陽氣, 以“推而上之”。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