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放屁很臭
寶寶發燒是一種對於父母來說特別常見的現象, 而發燒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特別大的。 寶寶出現發燒的症狀之後, 家長首先要給寶寶量體溫, 觀察寶寶存在的一些症狀, 然後根據具體的病情, 選擇家庭物理降溫或者是送醫治療。 下面, 就為各位寶媽寶爸們詳細介紹寶寶發燒的處理方法。
因嬰幼兒大腦內控制體溫調節的中樞發育尚未成熟, 且代謝快, 體溫會相較成人而言偏高一些。 尤其是新生兒的臟器功能不成熟, 自身控制體溫的能力有限, 因此環境的溫度高低或是穿蓋、包裹的厚薄都會對寶寶的體溫造成一定影響。 所以, 從醫學的角度來講, 一歲以內的寶寶體溫不超過37°5, 都屬於正常。
未滿3個月的寶寶體溫超過38°時需要立即就醫;
3個月以上的寶寶體溫超過40°時, 且伴有口乾舌燥、排尿很少、哭時淚少或無淚、持續腹瀉或嘔吐時要立即就醫;
體溫超過38°5, 服用退熱藥後體溫不退或發熱超過72小時, 要立即就醫。
一般來說, 如果寶寶體溫沒有超過38°5, 可以採用物理降溫。 比如說:用溫熱毛巾敷身體、洗溫水澡;在保證室溫適宜的前提下減少寶寶的穿蓋;多喂些水等。
三、什麼時候服用退熱藥物?
通常我們說體溫超過38.5度的時候, 應該給寶寶服用退熱藥物。 常用的有兩類——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退熱藥的作用機制就是將我們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下移了, 增加散熱, 散熱大於產熱, 自然體溫就會下降。 散熱就需要皮膚水分蒸發, 或者通過排尿這樣的生理過程來完成。 所以, 如果寶寶體內水分不足的時候, 即使吃了退燒藥, 體溫下降的幅度也會比較小。 這也是家長經常會著急、焦慮, 但又不明白的一個點:“為什麼吃了退熱藥效果還是這麼差, 體溫還是降不下來”。
所以對於高熱的嬰幼兒, 為了增加退熱藥的效果, 在服用退熱藥的同時, 必須要增加水分的攝入, 盡可能地鼓勵寶寶多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