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身子不懶 嘴巴不饞

早就聽說我軍衛生界的老前輩、解放軍總醫院原院長李其華是位傳奇式的人物,他不僅醫療技術精堪、書法造詣深厚,而且有一套獨特的養生之道。

日前,筆者在北京總後幹休所拜訪了這位90高齡的老紅軍戰士。 李老紅光滿面,鶴髮童顏,腰板硬朗。 舉手投足仍有當年征戰沙場的風采。

筆者請教李老,為何身體這麼好,有何長壽秘訣?李老說,我的養生體會八個字:身子不懶,嘴巴不饞。 具體說有4條:腦子要用,身體要動,心胸要寬,飲食要控。

腦子要用。 “腦怕不用,身怕不動”,“機器不轉要生銹,腦子不用變遲鈍”。

這是李老常說的一句話。 醫學理論認為,60歲以上的老人,腦細胞開始退化,細胞功能逐步減弱,如果用腦少,反應能力就會越來越差,甚至會形成癡呆。 反之,勤用腦,可以啟動腦細胞。 離休後,李老堅持手腦並用,與在職時一樣關心黨和國家大事,關心軍隊的建設。 堅持每天讀書看報。

李老訂閱了《解放軍報》、《北京日報》、《參考消息》、《檢察日報》、《北京晚報》等多種報刊,天天收聽收看新聞聯播。

李老一離休就參加了後勤學院的書法學習班,勤學苦練,筆耕不輟,鍾情於篆、楷書體。 20多年來,他創作了上千幅書法作品,參加了軍內外10多次書畫展,2003年還與另外兩位老紅軍辦了書畫聯展。

他的作品也散見於《解放軍報》、《中國老年報》、《中老年保健》等全國20多種報刊。

這項活動既動腦又動手,怡情養性。

1997年,為了紀念為新中國的建立而獻身的先烈,為了記住那些不能忘懷的光輝戰例和英勇業績,也為了給後代留下革命傳統教育的寶貴資料,李老開始撰寫革命回憶錄。

他反復核實以往收集積累的素材,並到總後機關和有關圖書館查閱資料。 經過5年的辛勤耕耘與不懈努力,一部20萬字的革命回憶錄《難忘的歲月》付梓出版。 現如今,他的記憶力和年輕時相差無幾,思維依然敏捷。

身體要動。 李老離休後享受副兵團職待遇,家裡有司機和公務員。 但他卻什麼家務事都幹,自己打掃臥室,自己的衣服自己洗,這是戰爭年代就養成的習慣。 老伴患有神經性頭痛,有時連老伴的衣服他也幫著洗。

每年春天,他還在院子裡種小白菜、番茄、南瓜、絲瓜、豆角等,這些綠色食品既新鮮,又有營養。 他10多年前種下的小樹,現已綠樹成蔭。

幾十年來,李老始終牢記“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活動活動,渾身輕鬆;運動運動,疾病難碰”等格言,每天清晨堅持在幹休所大院的操場和林蔭大道上騎自行車,呼吸新鮮空氣;平時上街買菜或去郵局寄信也騎自行車。 這樣,既活動了機體,又強健了筋骨。

心胸要寬。 老年人血黏度增大、血管硬化,腦細胞脆弱。 如果對有些社會現象看不慣,對子女的言行不理解,經常發火、生悶氣,就會影響到血壓與心臟功能,形成頭痛、心絞痛,嚴重的會造成心臟停搏、腦血栓、腦出血等。 為此,老年人要樂觀,遇事要不急不躁,保持平和的心態。

俗話說:“心裡痛快百病消”、“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李老和老伴都是醫務工作者,他們凡事都想得開,多年來養成了樂觀主義精神。 老兩口經常逗樂,也常與孫輩同樂。 老年人最好每天能有8~10次大笑。 笑,能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擴張,促進肌體內部活動。

老年人也要與時俱進,融入社會。 對孫輩的事,只要不違反政策,不要過多干預,自找煩惱;對社會現象,要從大處著眼,要學會自找快樂。 每逢節日,李老還與小孫女一起跳舞。

他愛唱歌,唱歌能擴張肺活量。 15年前他參加了總後勤部老戰士合唱團,大家經常在一起縱情歌唱革命歌曲,回憶烽火年代的戎馬生活,好似回到了激情歲月的戰爭年代,使人熱血飛騰,煥發了青春。

飲食要控。 現在老年人出現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都是因為沒有管好自己的嘴,貪吃、貪喝,大吃、大喝造成的。 飲食的一般要求是: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 清朝兩江總督張之洞說得好:“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為卻病方。 ”

李老的原則是,飯只吃八成飽,尤其晚上要吃稀一點的,只吃1碗稀飯,2片饅頭;早晨吃牛奶、雞蛋。 清朝著名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的養生之道是:“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 ”他愛吃五穀雜糧,少吃大米、白麵,因為麵粉含糖量高。 平時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多吃魚,冬天適當吃些牛羊肉。

老年人要禁煙控酒,少量飲酒,對身體有益。 李老自己用人參、枸杞、何首烏等10多種中草藥泡酒,每天喝2~3錢,舒筋活血,加速血液流動。